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当你对一样事物特上心的时候,你需要找到关键点,这个点,可以是原因,实现欲望的途径、欲望达成的结果等。而当你对所有事物都平淡的时候,需要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这不就是常说的,你有目标就追求。如果没有,就把心思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吗?(原来古人中也有木有目标的,哈哈哈哈,我再也不担心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了)
还有一种解答,就是直面欲望,对治他。当一个人无欲无求的时候,自然能够看到天地之妙。(这个境界有点高,我有点虚。)
中者妙之体,和者窍之用,中为无,和为有。
中是一种处在恰当位置的状态,是承载"人们体会到妙"的基础。而和是一种达到中的方法,是对治窍的。所以我们能感受到中,但它不是实相,而和是可以琢磨的对策方法,是有实体的。
圣人没有著书立说讲修道之方,但通篇文章都再说“你能通过怎样的方式”达到什么状态,然后走在"道"的路上。
突然感受到扎根在骨子里的中国文化,比方说,我们很少说我爱你,但会做很多爱你的事。我想这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表达,不像西方那么直白和露骨,我们会隐晦的传达。师承关系也是这样来的,不教你怎么做人,跟着好师傅,自然错不了。
不教你怎么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按照圣人方法好好做,好好学,必然能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现在还不知道自己的窍在哪里,既然不知道,就放过自己好了,没必要纠结我想要什么,成为什么样的人。体验周围的美好,生活的快乐,或许这个窍,就无师自通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