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不患寡而患不均”,贫富差距问题向来是最触动人们神经的。不说各种奖金、福利,单是不同岗位、层次的基本工资差距,就足够让人们怨声载道。但这又是为什么呢?有人坚持“奋斗得到幸福”的理论,认为当前的分配方式很公平,是完全根据个人的能力去安排的。学历高的、能力强的,自然就得到高收入。但这就是一切的真相了吗?从这一步再往回溯源,又是什么造成了人们学历和能力的巨大差距呢?
当然是经济基础。很多人秉持着“学习完全是自己努不努力”的想法,因此延伸出了各种不支持平均主义的观点。但是这些人却没有,也不愿深入去想——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人的努力?努力到底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东西,还是一种主观的付出呢?这主观的付出难道就不需要物质基础了吗?事实上就是,原生家庭的文化水平会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水平,影响到对下一代的努力品格形成的水平。而教育资源的差距就更不用说了。
由此可见,以能力不均为理由的分配,不过是希望贫富差距一代代传下去罢了,只是希望保住既得利益者。虽然很多富二代并不努力,但这有他们的家庭不够富有,家人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陪伴、激励他们的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