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要摆放得整整齐齐;别人把他想拿的东西拿走后他就会哭,只有帮他拿回来,他才会停止哭闹;东西摆放得整整齐齐的顺序被打乱了,他也会有生气的现象;他还会把你穿上的鞋脱下来,自己再重新穿上——这些都是孩子秩序敏感期的表现。
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做以下三点
秩序敏感期主要出现在孩子0~3岁这个年龄段。良好的秩序可以让孩子获得安全感、拥有诚信精神。
秩序敏感期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秩序被破坏后,孩子会要求秩序恢复,并且要恢复的和刚才一摸一样。秩序被破坏了,孩子就会哭闹。(例子帮妈妈拿鸡蛋)
第二个阶段是儿童会为了维护秩序感而大声的说不。当周围的环境变得和以前不一样的时候,他会为了维护内在自我构建的世界而说不。比如我们违背了他的秩序,让他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他会非常的生气。
第三个阶段就是儿童会因为维护秩序感而变得执拗。执拗的要求时间逆转,重新再来一次,沉浸在自己的想法当中,执拗于自己的想法当中。这也是幼儿的执拗敏感期。
以上三点是孩子外在秩序的表现,他大概发生在孩子2~4岁这个年龄段。
儿童的内在秩序则是在婴儿时期就慢慢开始发挥它的作用了。比如即使婴儿还不会说话,他就知道吃奶的时候就找妈妈,想睡觉的时候就要回自己的房间等等,这正是儿童内在秩序慢慢构建的过程。儿童有了良好的内在秩序感才会形成自我意识,内在变得会更加和谐。
儿童对秩序的喜爱是基于对精细且确定环境的强烈需求,犹如鱼儿离不开水是一样的。良好的秩序可以让孩子更加有安全感。可是当秩序感被破坏的时候,他们的安全感也就被破坏了。于是孩子就会要求一切重新再来。
秩序是规则意识,当孩子在执行他内在的秩序时,规则意识自然就产生了,这样长大的孩子才能更好、更快的融入社会。秩序还是诚信的基础,一个在秩序环境当中长大的孩子,会逐步形成程序意识、独立意识乃至契约意识。
面对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呢?
一.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幼儿的秩序敏感性常常表现在对顺序上、生活习惯乃至所有物品的要求上。因此家里的日常用品最好摆放的有顺序,每次使用后及时的归位,孩子的东西更要注意摆放有序,家长不要随便的去更改它们的位置。
家长还可以引导这个时期的孩子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形成整洁有序的习惯,还能让孩子获得更完善的成长空间。比如给孩子指明摆放玩具、书籍、衣服的地方,有了明确的地方,幼儿才能学会分类摆放。当幼儿乱摆乱放的时候,家长不要用反问句指责孩子,比如说:“你怎么又乱摆玩具呢??你怎么说什么都不听呢?”而应用陈述句明确告诉孩子怎么做就好了,比如:“让我们一起把玩具送回家吧!”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家长长期的重复,要有耐心,切勿急躁,如果幼儿不愿意把玩具送回原位置的时候,家长也可以用故事、游戏、比赛的形式引导宝贝,把玩具送回去。
二.满足孩子的秩序感。当孩子因为秩序破坏而哭闹的时候,家长不要一味的指责,可以帮助孩子把秩序恢复成刚才的样子。秩序感是孩子生命当中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的时候,他就会产生快乐。秩序感让孩子认识到每样东西在环境当中所处的位置,能记住某件东西应该放在什么地方,这也意味着孩子能够适应环境,并在所有的细节上去支配它们。因此当孩子乐于去做一些关于秩序的事情的时候,家长不妨满足这个需求。
三.巧妙应对执拗的孩子。执拗的孩子让人非常的头疼,因为他会执着的要求时间逆转。比如说我要刚才那一次给爸爸开门或者我要刚才那一次搬小椅子过来。在这个阶段,家长会因为执拗给孩子贴上不听话、不懂事的标签。孩子并不是故意刁难父母,而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执行。
家长可以放慢速度去理解孩子,看这孩子到底想表达什么,多一些灵活的应对技巧,学会喝孩子提前沟通,减少不必要的争吵。比如这时候我们可以把孩子抱在怀里说:“你刚才是想给爸爸开门是吗?可‘刚才’已经过去了怎么办?如果你真的感到不开心,可以把你的坏情绪哭出来。”这个时候妈妈可以陪在孩子身边,当孩子情绪发泄的差不多时,我们可以待孩子哭声渐小的时候,利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帮孩子转移掉坏的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