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网》有篇文章讲到:
“如果人的思维困在一个地方,固执地认为问题的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那么现状永远不会改变。”
这话说得太对了,人们极容易因为带着“有色眼镜”看问题,而得出很多貌似公正的结论来。
实际上,无论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很多问题和很多难题的出现,都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被我们头脑里的某种“观念”或“认识”捆绑了。只是人们平时从来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罢了。
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人的苦和难与自己的认知有关。而我们的认知常常是错误的,所以,你的“苦”和“难”就值得商榷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有一个富豪在下雨天开车,拉着他妻子、还有他七岁的儿子,经过一个洼地时,车子熄火了。
雨势很大,眼看这个水就慢慢涨上来了,他们就从车子的天窗爬上来,富豪大声的喊:“救救我的孩子!救救我的孩子!谁能救我的孩子,我就给10万块钱!”
当地人知道,在这个洼地出过好几次事了,去救人是有很大的风险的。所以,虽有10万块钱赏钱,大家谁也不敢轻易妄动。
结果,有一个三十五、六岁的男人,二话不说,“噗通”一声,一下就跳到那个水里,游到车跟前,把这个孩子救上来了。
周围的人看到这一幕,就开始评头论足了。说:“你看有钱能使鬼推磨吧,你看这个人为了10万块钱,就不怕危险下去救人了。”
说话间,水势继续上涨。富豪又喊起来了:“救救我的妻子!谁要能救了我的妻子,我给他100万。”
结果,又是刚才那个小伙子又一下就跳下去了。
于是,周围的人对这个小伙的评论就更差了:
“你看,现在要钱不要命的人太多了,你刚才都救了一个人,你的体力能受得了吗?!”
结果,小伙子在众人的一片指责声中,把富豪的妻子又拖了上来。这时,他已经严重体力不支了。
这时,水涨得更厉害了。眼看着就要把整个车全部淹没了。只听富豪又喊了起来:“快救救我,谁能把我救上去,我愿意把我的财产分一半给他!”
小伙子第三次又跳入了水中……
看到这一幕,周围人更是说啥的都有:
“你已经得了不少钱了,还嫌少啊?世上竟有这么贪的人啊?!”
“已经连续救了两次人,体力已严重透支了,真是见钱眼开,要钱不要命了!”
……
小伙子因为是第三次下水救人了,体力已经严重透支,勉强把富豪推到岸上,结果自己却溺水身亡了。
围观的人对这样的结果,一点也不感到惊奇,都觉得活该,是小伙子自己找的:典型的要钱不要命,太唯利是图了!
等打捞队赶到,把小伙子尸体捞上来后,在他的上衣兜里,发现了一个小伙子是聋哑人的残疾人证明。
原来,小伙子根本就听不见富豪喊的是什么。
两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得知小伙子是聋哑人之前,你是否也像围观的人一样,误会了小伙子?
二,以后再遇到问题,是“先入为主”地过早下结论,还是“让子弹飞一会”,等搞清楚了事情原委后再说呢?
后一个问题常常被我们所忽略,但至关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