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傲慢与偏见》我们应该都不陌生,可能里面的故事很多人应该是不慎清楚的,然而书名多少能给我们些线索,最初的傲慢、偏见迎来大圆满的结局倒是让人喜闻乐见,但这样的话题我们终究是绕不开。
盲人摸象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莱农因为方言的口音以及那不勒斯的出身被大学同学贬低着、笑话着,在男朋友教她应该反驳之后,依旧不自信地默默沉受着来自外人的低看与偏见。
古语有云“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暗指湖北人狡猾多诈,如今人们会定义其褒义之意,依旧难挡地域之间的看不上与标签化,“十个河南九个骗”“温州假货城”……耳边总不乏此类说道。
via 网络小时候的印象中,总会有川渝地区的人牵着猴子挑个宽广的平底,凭与猴子的互动手艺来讨生活费,慢慢的“拉猴”“拉猴拉边干”(方言)成为外地人的代名词,小孩子总喜欢用戏谑的方式来加深这些标签词,或者为了好玩,或者为了区分,或者纯属就是恶作剧,渐渐的标签词多起来,因为吊裆裤、哈伦裤的出现,“拉裤裆”也兴盛起来,或许去南方称为南下,所以有了“下边人”?人们的想象力有多丰富,就免不了多样地贴标签。
via 网络地域标签从口语化到多样化似乎并没有花费多长的时间,《寻路中国》典型的例子是讲工厂不招收贵州人的缘故“他们爱打架,小混混也多出自于他们”,似乎潘多拉的盒子就这样被打开了,招聘启事中增加一项“除哪儿哪儿人以外”的要求使人们用得乐此不疲,直至政府出手要求废止,才让这些明目张胆的事项减少或换种包装,消失的可能还是比较低。
或许是能量守恒定律,领域间似乎此消彼长,什么疾病、性别、学历……对HIV病人“敬而远之”;对乙肝“谈肝色变”;对女生能少招就少招、怀孕的就是大负担、结婚的就是定时炸弹、单身的就是不稳定因子;985、211才是王道;就连当下的新冠,不管是他国冠以的“中国病毒”“武汉病毒”,还是国内指责南方人啥都吃引来祸患,怕被传染怕生事儿不接收流落他乡的湖北人。
via 网络偏见之后包装便应运而生,不生事儿最好的方式就是藏起那些能生事儿的因子,假装一切就是如此祥和,几乎偏见也能消失不见。
via 网络但偏见与歧视从未远离过我们,很有可能我们都被有意无意地被他人因当时的情境歧视过、偏见过,然后心中骂骂咧咧“什么人,凭什么就如此轻看自己”,或许并不是轻看,而是已经根植于内心的固有推论、想法,《傲慢与偏见》中的美好结局是我们都想要的,这其中需要付出的努力故事已经让我们窥探一二,或许我们很难像了解一个人一样去发现ta的美好之处,然而了解偏见与歧视产生的原因,了解它才能正视它,才能解决它,偏见也不至于处处横行,歧视也能渐渐消弭。
认真看,no戴镜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