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07:成长的故事,怎么续写? ——读《扎根乡村大地的教育研究:

107:成长的故事,怎么续写? ——读《扎根乡村大地的教育研究:

作者: 蓝天看云 | 来源:发表于2023-01-04 20:13 被阅读0次

           记忆中那些曾经的日子,我还回得去吗?那些读读写写,笔耕不辍的日子,还能继续吗?读着邓睿博士的书评,那些曾经的思绪,又拉回到眼前。

           相信很多老师都对《扎根乡村大地的研究:乡村班主任研究者的自述》一书并不陌生,它由白芸、李家成两位教授主编,我也是《扎根乡村大地的研究:乡村班主任研究者的自述》的作者之一,还非常有幸成为本书的编者助理,对于本书的两位主编还有参与撰写书籍的作者也都熟悉、了解,甚至可以说是好朋友。

          大前天(1月2日)晚上,读到邓睿教授的书评,心里很受启发,原来书评长成这个样子啊。也是很久没写读后感,欠下了很多自己许下的诺言,有空时,慢慢读一些文章,补一补这两年落下的课。

          对于怎么写书评,我是很好奇的。有人说专业写作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写作可以极大地促进我们班主任的专业成长。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思维和专业表达固化下来,既可以留作自己经验的积累,也可以分享出去让别人借鉴;另一方面通过写作,可以把日常的教育教学经验升华成文字,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境界和思想,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

          而书评则要求更高一些,它不仅要求作者有一定相关的阅读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而且要在通读全书的基础上,不仅要结合自己的感悟与经历,还要结合一定的时代与社会背景,不仅要总结出所读书的优点,还要指出其不足和改进的地方。这是教育写作中要求比较高的一种写作方式。

          我们先看本篇书评的题目:共塑新时代的乡村教育智慧——读《扎根乡村大地的教育研究:乡村班主任研究者的自述》,有一个很亮眼的题眼:共塑新时代的乡村教育智慧,用一个关键词凝练出了自己的观点。

          书评开篇,邓博士指出了撰写本书的时代与社会背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教育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实现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振兴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是教育的职责和使命。这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却是对撰写本书评的意义作了深刻简明地高度概括。

          紧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指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是影响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因素之一,如今的优秀乡村教师除了有一颗热爱乡村、 扎根乡村、奉献乡村的心之外,他们在专业发展上呈现出了怎样的特征?他们的专业发展历程又能给广大乡村教师带来怎样的经验与启示?顺势引出了对本书的介绍,是那样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邓博士说,本书有三个特别之处:本书的十位作者的选择方式与众不同,他们不是经过下发遴选条件自下而上层层推荐、选拔而来,他们的相遇源自于他们内心对于乡村教育事业的热爱、责任、坚守与自觉。这本书的第二个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以第三者视角讲述乡村教师可歌可泣的故事,而是以第一主语书写的教师自我成长历程;这本书的第三个特别之处还在于,尽管字里行间反映了当下乡村教育中存在的困境和乡村教师的无奈,但他们抛弃了悲情视角,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展示了回应、解决这些困难的方法与途径,呈现了乡村教师可以怎样与大学教授合作,可以从大学教授那里得到怎样的专业支持,提供了一线教师与大学教授对话碰撞后产生的乡村教育智慧。这一段相当于作文的开头,很显然,作者抓住“乡村教育智慧”这个关键词,与题目形成了回应,收到开篇点题的效果。

          接着转入正文,从对教师的启发、对教育研究者的启发、给教育管理者的启发三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首先是对教师的启发:驱动专业发展的是“热爱”与“学习”。现在回想起来,于我而言,我的专业发展细细回想大概经历了听的觉醒、说的挑战、读的坚持、做的坚毅、写的孤勇这样几个过程。

           记得有一回,李教授带来了两个小姑娘给我们上课,当看到“小丫头”们都很厉害时,我心里一阵恐慌,心想:姑娘们都这么厉害,我该怎么办?这是这样的追问与恐慌,在我的心里埋下了一颗渴望成长的种子。种子要发芽,课堂是最好的土壤。李教授的课堂,有理论的讲解,但更多的是互动、交流、小组讨论,在这个时候,我也经常被同伴们逼到代表小组发言的“风口浪尖”上,我们的每次回答,李教授从来不批评我们讲得不好,总是给予正面的引导与鼓励,在这里我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我也可以”,心里更是萌发了一个强烈的愿望“我要做得更好”。李教授给我们上课时,我总是目不转睛、侧耳倾听,只怕漏下一个字,一边听一边作记录。这颗种子就这样被发现,被滋养,被浇灌。

           李教授就像一个拓荒者,带领我们翻越一个又一个山头,这个过程中,我总担心自己掉队,于是不断的阅读、不断地实践。那是怎样地一段日子啊,我们都像卯足劲的发动机,不停地奔跑,创造一个个属于自己的“新高地”。最难地莫过于“写”了。记忆中最艰难的坚持莫过于对两次会议综述的撰写,然而,现在回想起来,没有这样的“阵痛”哪有我论文的“产出”,我们总是被自己鼓舞着,被同伴推动着,被导师引领帮助着,站上过全国论坛发过言、接受过北京房山电台采访录过像、走进过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录过课、成为全国班主任线上培训答疑专家。这是我作为一个即将退休的乡村教师真实的发展过程,但这一切都已发生在昨天,我要问自己的是:明天的故事怎么续写?正如文中所言,这些学术性的活动最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帮老师发文章、申请课题,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帮助老师们更加理性地 认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践,更加有逻辑地梳理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更加系统地梳理各种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明天的我,又能做出怎样的创新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的笔记本的3700页上,我记载了我的全部教师生涯,每页都奉献给一个人不同的学生。3700个人的命运。这里几乎有我们的所有成年人,不久前,我偶然想起翻阅一下这些笔记,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假如孩子们从我的生活中经过,可是无论在记忆中,还是在心灵上都没有留下痕迹,那么这就是对我最大的惩罚。假如孩子离开你的时候是灰色的,无个性的,那就意味着你没有在他身上留下任何东西。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恐怕没有比这种结局更令人痛心的了,因为我们称之为教育的一切正是在人身上再现自己的一种伟大创造。(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第九页)可见,写作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多么重要。这条写作之路,我得重新出发。

            正如李教授所言,如果没有实践和专业阅读,写作往往会不断自我重复而缺乏品质提升。而他倡导的写作,不是一个个小故事的记录,而是强调学术贡献与实践变革的探索。那我就从记录一个个故事开始,向着“做”“听”“说”“读”“写”相结合的实践变革的领地再出发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07:成长的故事,怎么续写? ——读《扎根乡村大地的教育研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cdc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