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读完了这本书,写下了《职业幸福感》和《我心中的“光”》两篇读后感,主要是针对刘海霞和林冬梅两位老师的自述而感。因为这两位老师是我最熟悉的,我们曾经一起吃过饭,住过宾馆的同一个房间,所以感觉有话可写。那段时间自己一直坚持每天阅读,书写读书笔记,因为是这本书给了我坚持的力量。
这个寒假,自己家里发生的事情太多,静不下心去阅读,更谈不上写读书笔记或读后感了。但不读,不写,内心总是感到不安,总担心自己荒废了时间。所以再一次翻阅了这本书,希望它能再一次激励我继续努力充实自己,奔向更好的自己。
再次读完整本书,内心依然被感动。本书共有10位乡村班主任参与自述。每位老师的成长历程,从家庭教育,求学之路,为师经历,满满的正能量。“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每位乡村班主任都是在苦苦挣扎中摸索前行,有失落,有彷徨,有无助,有幸运,有改变,有发展。作为本书中的一位自述者,我更能理解每位老师文字背后的故事,更能体会每位老师书写每一个字时的心情。从本书所有乡村班主任的自述中,我得到了以下几点感悟。
感悟一:家庭教育深深影响孩子品格
从刘海霞老师,刘茜老师和李冬梅老师的自述中,可以感受到家庭教育对她们的影响,这也包括我自己。面对家庭经济的压力,父母总是用他们勤劳、宽厚、仁慈、懂得感恩的品质影响着我们。我们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不会用大道理对我们说教,他们对我们的教育主要体现在日常生活的言行中,总是让我们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李冬梅老师深受她祖父的影响,爱上了读书,并遇到了“自己的书”,开启了家庭小书房的建设,为乡村孩子带去阅读的快乐。什么样的家庭成就什么样的孩子。乡村家长对教师的崇敬之情,让乡村的孩子对教师这份职业充满了向往。书中的各位老师都是在这种家庭的影响下选择了这份光荣的职业。成为教师后,也深深体会到乡村家长的那份淳朴的敬重之情。所以我们特别关注乡村的家庭教育问题,努力寻找着更有效的家校合作策略。
感悟二:艰苦生活能够磨炼人的意志
我们这些乡村班主任从小就经历着艰苦的生活,早早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经常跟随父母务农,剩余时间我们才能完成作业。想读书没钱买书,除了课本外,一本课外书都没有。没钱上学也成为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但我们很幸运总是会遇到那些有爱心的人。他们或是直接给予金钱资助,或是在生活上给予关心。读到刘海霞老师和刘茜老师的求学历程,我总会想起自己在师范学校的三年生活,1998年,洪水淹没了我家的田地,这给本就负债累累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负担与压力。当时,我正在读师范二年级,班级的老师和同学得知情况后为我捐款,当老师把716元钱放到我手里的时候,我热泪盈眶,直到现在,我依然不能忘记那一幕。最后这笔钱成为我一年的生活费。就因为求学路上的艰辛,所以在困境中,我们从没想过放弃,也特别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我们内心有过自卑,但更加坚毅,更加想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证明自己的生存价值。
感悟三:机会总是留给持续努力的人
书中的每位老师在遇到李教授之前,一直在乡村教育路上孜孜不倦,努力寻求着自我成长之路,面对困境依然初心不变,实现自己的教育之梦。吴静超老师因为自己留守儿童的往事,从小就树立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的理想,开启了“留守儿童爱心家园”的建设。陪孩子们阅读,爬山,吃饭,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内心情感。吴老师认识到“教师的成长就是教师不断学习的过程”,所以她时刻保持学习的状态,建设温暖的班集体,从成立爱心小组,开设“知心信箱”,开通“亲情专线”,以师生共读代替亲子阅读四个维度用情感温暖留守儿童。正因为吴老师的持续努力才能换来参与精英班主任研修班的学习机会,才能有幸结识李家成教授,才能开启全新的成长历程。不仅是吴老师,其他的老师也是如此,因为他们总是不安于现状,总想努力向上生长,始终怀揣着坚定的教育信念,希望通过成长自己,来成就每一个乡村的孩子,所以机会在不经意间就会找上门。
感悟四:成长离不开专业人士的指导
在各位老师的自述中,我发现大家自入职以来从未停止过成长的脚步,都在努力改变,自主探索。但作为乡村班主任培训学习的机会很少,只靠自己闭门造车,总是感觉困难重重。幸好我们遇到了李教授,加入了“乡村班主任工作与发展研究”团队。通过高校专家的引领和指导,团队里每个人都发生了“蜕变”,经历了生命中的很多第一次:第一次深度阅读专业书籍,第一次撰写和发表专业论文,第一次参与书籍的编写,第一次走上全国会议讲台……这些第一次都是我们成长路上的重要节点,促使我们一步步走向专业化。
感悟五:人的发展离不开阅读与写作
10位乡村班主任都是喜欢阅读与记录生活的人。无论是在校学习时期,还是参加工作的时候,都会通过阅读各类书籍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经常记录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这些习惯为成为专业型教师奠定了基础。
自中央提出 "全民阅读"活动以来,作为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带着学生一起阅读,小手牵大手,学生带动家长阅读,共同建设学习型家庭。在李教授的引领下,老师们通过寒暑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促进家庭阅读。通过组建“中国班主任研修学院”一起共读《中国班主任研究》一书,提升班主任的阅读能力。每当在研究群里读到各位老师撰写的专业书籍读后感,我才深深体会到自己以前撰写的读后感是多么的肤浅,根本没有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发自内心地表达感想。参与研修学院的20位老师,他们的阅读能力,坚持读写的毅力,让我非常敬佩。回想起李教授招募学员时,自己没有勇气参与其中,失去了一次有意义的成长机会。本书中的蓝美琴老师,刘茜老师,叶斐妃老师,林冬梅老师都参与了共读。她们的发展非常迅速,由此可见,阅读,写作能有效地促进人的发展。
感悟六:实践探索才能促进自身成长
从书本上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否可以应用于本班学生?只读,只学,不去实践,永远不知道答案。所以结合自身情况投入实践,在“做”中研究、反思、总结,发现问题后重建,再研究、反思、总结,直至探索出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在实践的探索中,我们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更新理念,不断完善自我,这一探索的过程就是自身成长的过程。书中的乡村班主任都是通过开展扎根乡村的真真切切的实践活动,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刘海霞老师带着学生做义工,做志愿者,让爱传递下去;林冬梅老师、施建珍老师和我开发利用乡村的自然资源,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蓝美琴老师多维融通,通过家庭读书活动促进家校合作;巩淑青老师通过开展各项长程性的社区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叶斐妃老师通过班级岗位、小队建设、班干部队伍建设、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假期生活重建等方面的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时每位老师都特别注重学生假期生活的活动策划,衔接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这个时期被李教授称为“第四教育世界”。虽然我们是乡村班主任,但我们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来证明我们的专业成长。
再次阅读这本书,内心依然激动不已,它成功地激励了我。接下来的假期生活,我将会投入到学习中,坚持撰写笔记,充实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