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总是睡不好,早早地醒来。可惜这睡到自然醒的日子即将结束,竟然不知道好好珍惜。每学期开学,这开学前的焦虑症总是要犯,都经历了几十次开学,还不能够坦然面对。
究竟因为什么焦虑呢,我想迁移运用下罗伯特.凯根地心理X光片,来照照心里到底在担心什么吧?
1.是怕每天的早出晚归吗?
2.是担心食堂新招的阿姨不能马上进入作战状态吗?
3.新招的两位代课教师能带好班级吗?
4.开学报道和开学典礼怎么举行,既符合学校实际,又有亮点?
5.怎么样激发教师的内驱力,扎实创新地做好学科教学,提升教学能力?
6.行为规范如何抓,才能更有效?
7.那几块空白的墙面布置装饰点什么内容比较好?
8.怎么做,才能提高各项比赛的成绩?
9.2月的信息报道还没落实?
写了这9条后,脑子里一篇空白,感觉一堆事的,说出来就这9点。我不禁莞尔,沉重的心情稍稍减轻了些。
仔细看这8条,两条已基本落实。
第2条,总务已于昨天开始,请食堂阿姨开始整理清洁厨房、操作间等区域,开学前两天安排人员指导使用各设备,同时叮嘱配菜员适当增加饭菜的量,以保证学生吃饱吃好。
第4条,德育线已于前两天商定方案,已在准备工作中。
第1条,应该没问题,生物钟不能及时调整,闹钟三连来帮忙,对于我这浅眠的人,足够让我按时早起。
剩下的6条,光焦虑也起不了作用,得制定相关措施去落实。
第3条,应让两位新进教师与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对,指导她们开展教学;同时让教务处抓实教学常规,并及时反馈存在问题,指导整改优化。
第9条,下午教务处已落实一次,离截止时间还有几天,应该来得及。
剩下的5、6、8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长期落实,现在关键的是,制定有效的措施。
写到这里,突然发现,我的心如同那疏通的管道一样,畅通无阻,特别舒畅。
对哦,这不正符合陈海贤老师在《了不起的我——自我发展的心理学》中提到的“近的思维”的三条原则:
第一条原则是用描述性语言,而不用评价语言。
第二条原则是问具体的问题,而不是抽象的问题。
第三条原则是关注现在能做的,而不是关注事情的结果。
前面我一件件罗列自己担心的事情,就是运用了第二条原则,不停留在虚幻的焦虑中,描述出具体的问题。问题一列出,我就能针对担心地事情,采取相对应的应对措施。
对于不能马上解决的事情,我运用第三条,关注现在能做的,专注当下,做好当下的事。
你也有开学焦虑吗?不妨也像我一样,用描述性的语言理一理心中焦虑的事情,一件件呈现出来,逐个解决。当下解决不了的,也不用着急。专注当下,做好当下的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