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u在电商产品里指的是商品的最小贩卖单位,例如一件衣服,选择颜色和尺码后就确定的商品的唯一性(平台型产品还需要和店铺属性关联)。在产品框架中,sku功能模块不算小,需要产品分类和属性库等功能支持,所以在产品初期,很多情况,我们并没有做sku功能。而当商品的数量增加,业务上需要扩展大量商家(供应商)时,sku功能便变的不可或缺了。
Sku功能设计,需要Sku(销售)属性的支持,例如前面提到的衣服,颜色和尺码就是衣服的Sku属性,这些属性对用户的购买商品的唯一性和商品价格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不同种类的商品,确定唯一性的属性不同,如果Sku属性直接和商品关联,会带来两个结果:添加Sku属性的同学会把PM的全家问候个遍,后端的开发同学会让PM看不到第二天的太阳。和单个商品关联不仅操作繁琐而且数据冗余,简单解释下后者,Sku属性直接和商品关联,会造成衣服A和衣服B本来仅用颜色和尺码两个属性就可以满足需求,实际上却需要A的颜色,A的尺码和B的颜色,B的尺码四个属性才满足需求。所以属性和(叶子)类别挂钩,实际上就是把衣服A和衣服B都用到的颜色和尺码属性挂靠在叶子类别上,以实现属性的简洁。
先谈商品的类别模块,再谈Sku模块和类别模块的关系。商品的类别模块是电商产品中的重要一环,商品需要被条理清晰地分类,然后被管理,被展示,和属性关联优化搜索等。由此可见,分类模块是电商产品的基石之一。通常我们从业务的角度去划分,把商品划分为2-3级,以三级分类结构为例,一级分类下有二级分类,二级分类下有属于自己的三级分类,而三级分类就属于整个分类体系中不可再划分的类别,称之为叶子类别。属性挂靠在类别上,低级别的分类继承父级分类的属性。在一二级分类中,设置的属性通常为扩展属性,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基本属性,通常为不影响产品价格,不确定产品唯一性的属性,例如产地,功效等属性,而sku属性挂靠叶子类别而不是其他类别,从两个角度思考,业务上,这个级别分类“颗粒度”正好,平衡了sku属性的简洁和灵活性,sku属性本来就是采纳笛卡尔积的形式,如果sku属性下又有sku属性,那么整个sku体系会显得臃肿。
以上,我们了解了什么是sku,sku该如何设计,那么原本是单品模式切换至sku模式时,我们该留意什么呢?
1,和商品相关的都会有变动,首当其冲的就是购物流程,我们从以前的购买单品转变为选择sku后再购买单品,从购买开始,到提交订单,到订单列表还有购物车,都会添加sku属性。
2,sku其实对价格体系影响很大,例如,商品有特卖价时,其实特卖价格数量也是程笛卡尔积的形式上升。所有的商品列表由展示单品转换为展示商品,以前可能一个价格就够用了,现在一个商品有多个sku,就有了价格区间。库存也没那么容易显示“已抢光”了,库存是和sku关联的,所以以前展示单品的时候,库存为零,很好展示“已抢光”图标,现在多个sku库存为0,商品列表的商品才算真正的“已抢光”,所以这时候要和开发同学,好好沟通下,“已抢光”好不好实现。
3,处理新老数据是个问题,以前的数据都是没有sku属性的,那么sku属性上线后,数据不做抽离等处理,那么老的数据基本作废,所以在开发过程中,先做好类别体系,再做属性,再处理数据,这样一步步来,才能保证业务正常运转。
4,版本发布是个大问题,客户端,后台,Api,像iOS上线需要7天审核,如果这7天审核的时间,Api和后台不上线,待审核的版本,将无法正常使用,肯定审核不过,如果Api和后台上线了,那么老版本的App将无法使用商品相关的功能,7天的时间不能下单,想想都是公司不能接受的,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切换”处理,是较好的方式,在某一个时间段内,老版本的App依旧用老接口,由老后台控制,使用老的数据,新版本的App,使用新的接口和新的后台,平滑使用一段时间后,在对后台和商品数据进行切换,达到最小损失。
网友评论
如果是自营商品,无商家概念,价格、库存直接挂到商品SKU上,如果存在商家的概念,系统的商品SKU是不是应该就没有价格、库存的概念了,需要再加一维商家的概念,没有商家的SKU是无意义的
商品分类的问题,实际上是分为后端类目和前端类目的。后端类目和属性挂钩,常规不变动的。前端类目是可以自定义的,经常变动来满足运营和店铺需求的。这也是业界踩过坑后,总结出来的方案,对应的是线下百货和仓库的商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