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熊市中,总会有反弹,可能会是40%的反弹,持续时间达到100多天,正常的市场参与者能否忍受这么长时间的喧嚣,保持轻仓。别人在赚钱时,你真的有看清周期的眼光与减仓的勇气,还是选择进场


垃圾股票先崩,其次是科技股,最后轮到工业股消费股。
大崩盘下,会带来错杀。倒洗脚水会连小孩一起倒掉。我的感觉是细分领域的崩盘也会带来错杀,例如stepn 有人恐慌把很好的鞋子在远低于市场价的时候卖掉了。
持仓成本也很重要
跌的越惨,越是布局的好时机,就像王川所说,就看血流成河时候,谁有现金流。
市场无法预计,但是你要提前做好备案,要在有把握的地方找机会,而不是去茫茫市场中筛选机会;
1.1 清晰认知圈,明确你的投资原则,不想做,但是该做,是不是真的能履行原则?
1.2 强准备,做好各种预案,如果卖在人潮汹涌时是对,那么你是否有急流勇退的决心与预案,以及承担决策错误的勇气?
1.3 扩大决策圈,向高手学,想要找到好师傅,就得当个好学生,才能认准什么是好老师;另外还可以了解如cotatue等机构的操作模式;
比如,这家机构在熊市持有80%的现金是常态选择,这背后是割肉斩仓的能力,是反思我们自身是否能坚持原则止损,还只是被感性情绪左右,而没有执行?
有人问张老师,该怎么解决自己老是荒废时间的方法?
他回答如果真觉得虚度了,那就双倍时间,比如觉得虚度了2小时,那就再虚度2小时;但是要去观察自己,所谓的虚度时间里,你在做什么?是因为自己虚度的拖延而懊恼,还是能够享受这个时间?
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观察自我的状态,我做什么与我知道自己做什么,这是两种不同的状态。
张老师的这段话,让我感觉认知颠覆,但细细琢磨起来也确实如此,这也联想到一句话,“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好好发呆过”;
其实人不论和谁在一起,都始终要面对个人的孤独,也就是和自我沟通的过程。我们总是渴望逼着自己去做一些不想做的事情,但往往发现这不是能力问题,可能是自己最真实的情绪被隐藏了。
哪怕是元宇宙资产的投资,看上去是很理性的决策,但背后也是很感性的动机。所谓的止损不就是因为怕跌的更多,所以得卖出的感性吗?止盈也是如此。
大部分的止盈和止损并不是来自于理性的决策,而是恐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