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今天特别困扰我,每个APP都有启动页、轮播、弹屏以及推荐排序的广告载体和运营团队,按理都应该具备一套相对共识的广告分配依据。诚然不一定这么理想,大部分企业都是先做起来然后不断总结,然而疲于应对广告主此起彼伏索取资源以及话大量时间配置广告可能已经无暇顾及广告科学分配的理论和方法。
APP广告可以根据APP功能大致分为两大类:
1.流量分发型,这类APP的主要产品不是自己的,而是由卖方或用户提供。广告分配的优先级、质量由品牌主通过竞价方式购买资源。比如淘宝、微博、哔站、头条、美团,他们的广告资源对商家有重要影响。商家要衡量投入产出比,同时AB测试成本相对较大、次数有限。
2.供应商型,这类APP企业有着主营业务,比如汽车厂商、金融机构、游戏、运营商等。这类企业在做强产品的同时衍生出了周边服务,所以会看到相对丰富场景和活动。这里就涉及了广告资源如何分配的问题。
在设法回答问题前,咱得大概明白广告的意义。我以为广告的目的有三:
1.引导用户进入高价值生命周期阶段,包括获客、流失风险挽留
2.谋利,将流量变现
随着更多新流量变成老客户,企业的盈利模式可能会发生变化:
1.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步边际化
2.拥有更多头部用户后,对产品改进的信息也就更多
3.个性化长尾需求奠定丰富的产品线
最后形成赢取更多用户信任,用户群体逐步成规模化后企业能生产更好产品,且性价比越来越高用户更爱用。
问题来了,如何分配?
比如车企,可能会有整车销售运营团队、配件团队、保险团队、活动团队、积分团队、客服团队、品牌活动等,各自都有考核指标。
一般会玩数据的人都会喊资源不够,所以需要建立一套以企业利益为主导的广告价值体系。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层次剖析广告价值从而指导广告分配。
1. 用户生命周期的划分
2.各生命阶段的价值贡献,如交易额、留存
3.场景对用户生命状态进化/退化的影响
4.场景具体活动对不同阶段用户产生价值影响
理论上用户在从新户转化为高价值用户前是需要一些引导的,在逐步进化的过程中信任度、依赖感不断增强,最终变成为对企业产生价值的阶段。在用户变成该阶段前需要总结如何引导,这个时候广告分配的理论依据就出现了。不同的场景对用户进化起到不同的影响,需要合理分配才能让用户稳妥地变成高价值阶段。当然大前提是高价值阶段是存在的,而不是所有生命阶段都提供相同的价值也就无所谓引导。
我们要做的就是划清用户各生命阶段,分析各阶段的价值。并且追溯场景广告对用户进化催化程度,最终基于用户的生命阶段推送相应的广告。切莫在用户应该培养信任度的时候表现出让用户感到疑惑的广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