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在我的心里一直是个路过的地方。
03年因为工作原因,顶着SARS的风险第一次来到厦门。从青岛到厦门,绿皮火车一路咣当咣当奇慢无比,硬座毫无人性的设计让人在四十多个小时的摇摆中近乎散架。然而火车的终点只是旅程的中转站,你还得继续忍受几个小时晃晃悠悠的大巴才能来到这个东南海岛。
初到厦门的岁月已经模糊了,留在脑海里绝大部分都是当年奋斗时的点滴。年轻真好啊,可以一天穿梭几个城市而毫不疲惫,可以晚上应酬到凌晨而第二天依然生龙活虎,可以心无杂念的为指标不顾一切。几个月过后,女朋友追随而来,于是乎顺其自然的落脚到这个陌生的城市,结婚、买房、生子......
我是个有着很深传统思维的人,一直坚持我的根是在安徽那个偏僻的小村落。
那儿到现在依然不是很富裕,属于典型的中西部农村,年轻力壮的姑娘小伙都辍学很早,一代追随一代的漂泊在外地打工,留在家里的基本上全是老幼病残。靠辛苦挣着钱的青年们也不想回到那片黄土地,为了下一代也为了自己的面子,把透支身体的半辈子财产都贡献给市县镇里的各级地产开发商,留给小村的只有那一片片杂草丛生的角落和断瓦残垣的老宅。
尽管如此,我对于家的概念还是扎在那里,那里有我的祖坟、那里有我的老屋、那里有我十几年的青春。
当有一天儿子长大,告诉我他是厦门人的时候,我居然愣了好久,厦门人,多么熟悉又陌生的名词。
我从没觉得鼓浪屿跟我有一毛钱关系,那是老厦门人的骄傲;我从没感觉“莫兰蒂”重创的是我的家园,那只是一次匆匆而过的偶然;我也从没理解他们眼神中“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带来的喜悦,我只要做好我自己,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烟头,做一个五好四美三热爱的时代好青年就行了。我一直站在一个自以为客观的边角,冷眼看着周围的一切:热闹是他们的,与我何干?
今天,厦门真正走进我心里。
灾难出现在小小屏幕里的时候,你是一个看客,很难有刻骨的痛觉。
武汉封城了,郑州进水了,我们会在感叹中华民族的多灾多难,唏嘘国家人民的坚韧不拔,从心里为他们加油鼓劲,同时也为自己是一个华夏子孙而骄傲自豪。但没有经历那种切肤之痛,你很难从心里去感同身受,将心比心。
德尔塔降临厦门,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天,却让我深深的感受到身在风暴中心的苦痛。停课停工、商铺关门、封路封城,口罩切割掉你和外面世界的沟通渠道,每个人都警惕的观察着周围,仿佛病菌随时会跟你来个亲密接触。就在这个每个人都躲在家里,唯恐与外界有一丝接触的时刻,一批批的志愿者出现了,这里面有我的邻居、球友、酒友和客户,他们戴上简易的防护工具,顶着炎炎烈日出现在街头巷尾,为这个城市保驾护航。他们没有因为湿透的衣服而抱怨,拧干继续新一轮的工作;他们没有因为危险的工作而叫苦,眼前的一张张笑脸和朋友圈里调侃的言语,都把他们战胜疫情的信心和斗志展现的淋漓尽致。
虽然我只是默默的看着,与他们微笑相对。
这一刻,这个城市与我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