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0期“安”专题活动,文责自负。原创首发。
对一个焦虑症,抑郁症的患者来说,心里平安是怎么样的一种感觉?可能是很遥远的。
就算不是一个确诊的焦虑症和抑郁症患者,对一个有着焦虑和抑郁倾向的宝妈来讲,内心的平安喜乐也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境界。
生活当中,对着老公孩子大吼大叫,面目狰狞,有时自己都觉得可怕,又懊悔又发脾气了。但下次还是忍不住,每天恶性循环。
面对不省心的孩子,不靠谱的老公,会觉得宝妈就是一个人的独角戏。自己在围着老公孩子团团转,老公孩子还是悠哉悠哉的,就你一个人在抓狂。
但是,这么过了半个月,发现自己首先受不了。以前一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没怎么体会自己过日子是咋回事,现在自己独立了一半了。发现明明一手好牌怎么就打成这副烂牌样,自己都嫌弃自己。
然后站在更高的视角看问题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好像只是自己的自作多情,自己矮子多肚肠,想多了,人家根本就不知道你在抓狂啥。以为都是别人的错,别人不正常,明明就是你不顾家,只知道喝酒玩手机,给孩子也玩手机看动画片,后来发现在别人眼中,你就是那个不正常的人,每天只会对着老公孩子发脾气。你成了那个家里面都讨厌的人。
“爸爸,妈妈好可怕,她又吼我了。”女儿这么对她爸说。
“小悦悦,你妈又要发脾气了,我们快逃呀。”老公对孩子这么说。
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箴言 21:9 )
宁可住在旷野,不与争吵使气的妇人同住。(箴言 21:19 )。
什么时候开始,我成了老公和孩子眼中那个常常爱发脾气,成了大家都怕的人了呢?我自己都好讨厌自己。
所以内心的痛苦和不安就会被成倍的放大。我不知道到底哪里才是我心安的归处,好像每天就生活在各种的焦虑不安当中,常常就是被内耗,内卷。明明一天也没干啥,但非常疲惫,身心灵都疲惫。
今天就想反省自己:是不是受这个世界的价值体系的影响,让宝妈觉得不挣钱就无地自容?成了妈虫?但是明明有听说,那些赚钱的上班的宝妈常感慨说,夫妻俩都忙着工作,把孩子的品格教育和信仰给忽略了。给孩子一种观念要竞争,要出人头地,要赚大钱上名校才有出息。但明明孩子的信仰和品格更重要。
那么作为一个宝妈来说,是不是就意味着其实我有更大的优势,可以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训练孩子的品格和信仰启蒙。犹太人的母亲是全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母亲。他们从小的信仰的教育和传承,也是其他民族望尘莫及的。
而且几年的宝妈,不代表一辈子宝妈,明明还有好几个机构邀请我去做助教老师,我也可以发光发热,服务到别人,也不是一年到头,一分钱也不赚,那到底心里在憋屈啥?
明明应该是一个最自由的人,明明应该是一个最平安的人,我里面有一位平安的大君王在里面,反而成了制造不平安的人。
是我自己的问题,是我眼光出了问题,是我需要放下自己的焦虑不安,我的心灵需要从上头来的恩典的抚慰。刚好这周是受难周,除了圣诞节,受难节和复活节就是最重要的两大节日了。到底他的受难和复活对我意味着什么呢?
我就活成这么个屌样,有他复活的样式和能力吗?所以在上帝面前忏悔。痛痛的哭泣,把心里的难受委屈,说不出的惆怅都哭出来了,然后立定心志,我要改变,我要成为老公孩子的祝福,我要成为家庭的祝福,我自己首先要成为一个蒙福的人,我要弃绝身上的恶习,改变自己的心思意念。
以色列的圣者曾如此说:你们得救在乎归回安息;你们得力在乎平静安稳;你们竟自不肯。(以赛亚书 30:15 )
我愿意降服下来。放手。不再盯着老公喝酒,不再盯着孩子玩手机,睡觉前老公要带着孩子看手机那就看吧,不要太担心孩子的视力不好,不要太担心孩子晚睡,睡眠不好,不要太担心孩子会吃不好。
真的放过别人,也放过我自己。老爸都晓得,我自己先学习做个被爱的孩子。让自己可爱一点,让我说话常常带着和气,不要总是意气用事,家和万事兴。和睦合一比其他那些手机游戏重要。
当我下定决心睡前跟家人好好相处,我也祈求老爸给我力量不要口出恶言。发现晚上睡前的氛围真的不一样了。
我妈妈也在梦中看到我们睡前争吵的样子,劝我要改变自己。我知道那是另外一个印证,我真的愿意改变自己,谨慎自己的口舌。好好说话。智慧的妇人建立家室。愚妄的妇人亲手拆毁。不能一直这么愚昧下去,不然我会用口中的话语亲手拆毁我的家。
虽然还是会有忧郁的情绪,虽然开始勒住自己的舌头不说教不打骂孩子才开始一两天,但我知道,我开始踏上了一条寻找失去的喜乐平安的路。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我虽住在黑暗中,但是他作我的光。照亮我前面的路,把我一步一步引导到光明平安的地方。靠着自己,意难平,心难安,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