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了腊八节前后,过年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烈起来。
超市里年货一条街,商品琳琅满目,叫人眼花缭乱,菜巿场里卖对联的,卖灯笼的越来越多,平时不卖这些的商贩也凑热闹,摆了一地,挂了一墙。买的人钻进去就找不到人影了,即使同行的人也要叫唤几声,才知道彼此在哪里。
所有的单位,工厂,公司都忙着放假的事,似乎每天做的每件事都是冲着放假去的。说的最多的就是“赶紧吧,都要放假了。”大家都被放假的日子追逐着,都被一个地方牵引着,那就是——故乡。
说到故乡,大家都神彩飞扬,关于吃的,玩的,风俗,风景等等,即使平时最不爱说话的人也会变得话多起来。
不信,你去侧耳听听,那些茶余饭后聚在一起的人群,谈的都是回家的事,问的都是“回不回家",“什么时候回家”。一问一答,脸上都洋溢着轻松的笑容,也许这就是共通语言吧。
其实,在我眼里,故乡已经是一个想靠近而无法真正靠近的地方 ,是近乡情怯吗?似乎不是,是厌恶吗?更不是。
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困在泥淖中的乡村开篇这样写道:“清晨起来,有一种沉重和乏力之感。乡村生活就像一个大泥淖,我总有一种控制不住地想沉下去的感觉,整个精神越来越散。这是一种周而复始的感觉。年年回家之前,总是下定决心多待些时候,但每次都逃跑似的匆匆走了。"
我想,对于故乡,不是不爱了,是爱得沉重了,想为她做点什么,似乎什么也做不了,是无法让心真的靠近;就算要真的靠近,中间似乎隔着一张大大的网,让人看得见却看不清,游子成了客人,从言谈到动作都有些不合群和尴尬。
美好的东西都留在了记忆里,曾经,我和故乡是如此的近,那山,那树,那老屋,肯定记得我的第一声啼哭;那条乡间小路上肯定有我欢快的足迹……
归心似箭,归乡如潮,似乎预示着故乡的越惭苍凉和落寞;喜相逢,伤离别,短暂的相逢必定预示着更长久的别离。故乡似乎诉说着“与其相见,不如怀念,好久不见,不如不见。”
长此以往,故乡越来越远了。
无戒90天写作训练营第四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