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了这么多道理,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也许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困惑。
《认知突围》书中给出了答案,那是你没有按照“道理”所述去践行。
不去践行的原因主要还是认知不够。
以前经常听到有家长说,“我家孩子啊,也不是学习成绩提不上去,老师们都夸他聪明,学习成绩不好,就是懒,不肯用功。”
明知道只有用功才能提高学习成绩,却不肯用功,本质上也是认知不足。
曾经有一个同学,的确很聪明,就是成绩一般,根据他的悟性,成绩应该是远高于当时的现状,也是家长所说的那种聪明却不用功的类型。
后来初三时,似乎是突然开窍了,非常用功,结果中考时成绩非常优秀,当然,现在的发展在同学之中也是相当好的。
想来那些通过读书,通过用功来提高成绩的人,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认知突围》中认为,对一个正确的道理表现出懒惰,就是认知能力不足的体现。
互联网时代很多人看到做自媒体的机会,做公众号啊,做视频啊,也想学习写作,学习文案,甚至拿了不少的钱报了名学习,可是,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
不能坚持看起来似乎是毅力不够,或者是惰性强,其实都是认知不够造成的。如果真的认为它有理有用,就会愿意学习,愿意坚持。
作者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假如有人开出一个亿的价码,让你每周坚持消化两本书,每天早晨5点起来跑步一小时,并从早上7点拼命工作到晚上9点,再进行一小时的深度思考,然后才能休息,只要你坚持10年,就把这一个亿给你。
虽然时间跨度大,而且做起来也不十分容易,但相信很多人在那种回报的诱惑下,是可以坚持下来的。
能够坚持是因为值得他去做。
假如这些事跟一个亿确实有着强关联,但现在并不跟你提前敲定这一个亿的合约,而是告诉你这样的道理,说这么干就肯定能挣大钱。虽然也有着很大的利益诱惑,但相信99%的人就坚持不下来了。
因为他看到的更多的是未知的可能。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知道阅读写作有益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是就是不能坚持下来。
如果说坚持书写一段时间,就能给多少收益,有个明确的目标,可能坚持的人要更多一点。但是如果说坚持下来,就会有很大的收益,这个收益可能还会大于这个既定的目标,但是坚持能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
因为多数人的认知看不了这么远。
因此书中说了不去践行的原因要么是你并没有真懂,要么是你并不认为它一定能指向某个你想要的结果,要么是它带来的结果并不足够吸引你。
当然,这所有的都是因为认知不够造成的。
想来,我今年没能够坚持阅读写作,不只是惰性,更多的是还没真懂阅读写作能给我带来的益处。
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
人或多或少偶尔都有着惰性,或者是懈怠,具体到某件事情上用什么态度对待,取决于对这件事情的认知。
就如外面瓢泼大雨,如果是节假日不用上班或者不用外出,可能就在家不出去了,亦或是赖在床上睡懒觉了。但如果是有必须要做的事,比如去上班,或是有重要的商务活动,那肯定也就起床了,风雨无阻到达目的地。
懒惰或者拖延,那是因为你认为这件事还并不重要。
读过《认知突围》,我顿悟:对某件事情的行为最终是取决于自己的认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