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书评
读《秋园》(女性版《活着》)(杨本芬)有感

读《秋园》(女性版《活着》)(杨本芬)有感

作者: 星空lady | 来源:发表于2024-01-19 16:00 被阅读0次


一、摘录:

自序 厨房里的写作

遥远的记忆被唤起,一些消失了的人与事纷至沓来,原本零星散乱、隐隐约约的回忆,在动笔之后互相串联,又唤醒和连接起更多的故事。我也感到奇怪:只要提起笔,过去那些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

第一章 洛阳 南京

1、穿过店堂,又是一朱红大圆门,进去是个大园子,种有各类花卉草木。园中有口深井,井上架着辘轳。花园两旁有数间平房,一间是烧火做饭的厨房,一间专门用来加工中药,还有一间是接待女客处。这些女病人不是大家闺秀就是小家碧玉,有些难以启齿的妇人病就和太太讲,再由太太告诉掌柜的。这所宅子的第三进才是居家住人的地方。雪白的院墙上画着松鹤延年的图画。墙内住着梁先生、梁太太、秋园和她的两个哥哥秋成、秋平,还有梁先生的舅舅以及四个伙计。

说起来真是不可思议。日军占领南京前,不时派军用飞机到城市上空侦察。虽然飞机飞得很低,但日军既没遭到防空炮火阻击,也没遭到军用飞机拦截,有时连防空警报都没响。更可笑的是,一些南京市民竟然在街上摆了桌子,拿根长竹竿去戳飞机。数月之后,南京大屠杀发生了。

微弱的个人就像一段浮木,在时代的滔天大浪里载沉载浮,不知会被浪头打往哪一个驳岸

第三章 花屋里

2、māǒ冇

第四章 黄泥冲

仁受明知自己不行,种田的决心却不改当初。他总是避着秋园,企图下田学做事。一次,他悄悄去田里学耘禾——他们的田已包给满老倌种,无需亲自耘禾。等他回到家,简直成了个泥人,连眼镜上都糊着泥巴。

3、一天,秋园把之骅叫到身边,从床上拿出块给弟弟们垫尿的烂棉片,安了两根带子,绑在她身上,权当棉袄,外面加件罩衣。

4、娭毑(āi jiě),汉语词语,指的是湖南北部对祖母的称呼;湖南北部对年老妇女的尊称。[1]看娭毑(āijiě)

第五章 赐福山

5、塍,读音为chéng,汉语汉字,笔画13画,是左右结构。释义为田间的土埂子,小堤。词组为“田塍”

代后记 解命运的谜

福克纳的小说《我弥留之际》里,艾迪的父亲常说的一句话:“活着的理由,就是为了过那种不死不活的漫长日子做准备。”

当之骅——我的妈妈——在晚年拿起笔回首自己的一生,真正的救赎方才开始。

二、感悟与收获

1、本书自序中写道:“遥远的记忆被唤起,一些消失了的人与事纷至沓来,原本零星散乱、隐隐约约的回忆,在动笔之后互相串联,又唤醒和连接起更多的故事。我也感到奇怪:只要提起笔,过去那些日子就涌到笔尖,抢着要被诉说出来。我就像是用笔赶路,重新走了一遍长长的人生。”作为普通人,来到过这个世界,无论遭遇过什么,都会也都应该在世间留下痕迹。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便有了翻看此书的初衷。

2、女性版《活着》,是吸引我通读全书的另一个原因。这是一本普通中国女性——梁秋芳一生的故事。作者及她的母亲像水中的浮木般随波逐流,挣扎求生的故事情节,就这样在我面前悄然展开。不能不说,秋园(作者的母亲)一生的命数先是随时代的变迁跌宕起伏,秋园的童年正是国民革命时期,父亲是医生,行医救人,家境较富裕。早期受女孩要裹脚的恶习的影响,后因洋学堂和父亲先进思想的影响,放弃了裹脚。这无疑提升了秋园的幸福指数。后嫁给国民党文官杨仁受,两人都爱读书,有共同的精神追求,在那时应该过上衣食无忧的稳定舒适的生活。却因,杨仁受思乡念父情节严重,探亲之后不得已放弃了世途,使得一家人生活质量下降。再后来由于过于老实善良遇到恶人,只知道吃亏隐忍,导致生活进入窘迫。

嫁夫从夫,哪怕老公做出错误的决定,全家跟着遭殃受罪,尤其孩子们吃了上顿没下顿,食不果腹,衣不裹体,快被饿死冻死的时候,我不免觉得秋园太过于信夫,精神不独立。杨仁受被饿死,全家没有了依靠,为了养活几个孩子,她必须忍下痛苦委屈出去要饭,向朋友祈要长了虫子的棉被给孩子们盖。由于做了错误的选择——与品行恶劣的人为邻,不得不受他们的挟制与侮辱。

女性的力量与伟大,往往在艰难与困苦时,得以彰显。秋园为生存挣扎,奋斗。人世间的苦难和悲欢离合使得普通人的我们更加明白活着是多么可贵,很好的活着的人们,更应活在当下,珍惜所有。

我们最初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碌碌一生走完,发下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向死而生的过程。

3、读书始终是女人走出低谷,走向光明,实现自我的最好救赎。书中的杨仁受,秋园,子骅都喜欢读书,杨仁受是国民党文官,善良却无底线,有文化却不自知。秋园,子骅拼劲全力要读书,摆脱普通人的低俗,愚昧。读书带来的不光是生活品位的提升,思想境界的升华。

既然,活着,都会承受苦难,那么为何不事先预知,坦然面对即将而来的苦难?

读书对女人而言,就是可在凡事平顺时,心旷神怡。可在职场纷争不断时,拨开迷雾,找寻真相。可在生活支离破碎时,重获活着的勇气。

相关文章

  • 20201208-秋园(by杨本芬)

    作者杨本芬,60岁第一次写作,80岁出版第一本书《秋园》,这本书人称女性版的《活着》。 微弱的个人就像一段浮木,在...

  • 读杨本芬《秋园》

    近段时间在微信读书上读完《秋园》,杨本芬著,文字朴实,文中的之骅,写下了个人的回忆录。秋园颠沛流离的一生让人唏嘘,...

  • 《我本芬芳》读后感——婚姻是个永远的命题,世世代代如此,任何社会

    《秋园》与《我本芬芳》 读完杨本芬的《秋园》几天后,又开始读她的《我本芬芳》。《秋园》说的是她的母亲(一九三二年-...

  • 豆瓣8.5《浮木》:在那个生命如草芥的年代,你无法想象我们的祖辈

    读完《秋园》《我本芬芳》之后,迫不及待的打开了杨本芬老人的这本《浮木》,如果说《秋园》是一部女性的个人史诗,那么《...

  • 杨本芬《秋园》

    最近几天都在读《秋园》这本书,我是从纪录片《至少还有书籍2》中看到了这本书,八十岁高龄的老太动手写书,其作品在社会...

  • 四月书单:虽然只读了三本书,但也想晒一晒

    秋园•雪山飞狐•遥远的向日葵地✅ ①《秋园》| 杨本芬 个人感想:特殊时代,一个普通女性、母亲的一生,读完后最大的...

  • 2022.6.7 杨本芬

    端午假期看完了杨本芬的《秋园》《浮木》和《我本芬芳》,三本小书,文笔朴实,都是纪实性的文字。 《我本芬芳》是杨本芬...

  • 2022.6.4读书计划

    这个月打算多读点小说,纸质书和电子书交替阅读。 读完杨本芬的三本小说《我本芬芳》《秋园》《浮木》,三本小书,估计很...

  • 读书笔记

    最近阅读里最引起我情绪波动的是杨本芬阿姨的作品《秋园》、《浮木》和《我本芬芳》。她在《秋园》里讲了她母亲的故事...

  • 读《我本芬芳》:无爱婚姻是人生的枷锁

    打开微信读书,偶见推送页上的杨本芬女性三部曲,这正是我喜欢的类型。这部书包含三部分《我本芬芳》《秋园》《浮木》。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秋园》(女性版《活着》)(杨本芬)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lxj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