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谈写作小练笔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谈写作小练笔

作者: 一念随风 | 来源:发表于2020-04-05 12:22 被阅读0次

          今天晨读时无意间看到何捷老师推广百日写作书籍的序言,引起了我的共鸣,也引发我的一些思考。

          我认为教学生写作,不在于教给他一些程序性的范式,不在于要求他的语言多么优美,结构多么完整,应注重平时的练笔和积累,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

        记得从一年级下册起,我便引导班上的孩子开始练笔,最由简单的图文开始,画上喜欢的画,自己配上一句两句话。图文并茂的方式,提升了动手能力,也会初步培养练笔的习惯奠定了基础。慢慢地引导学生,脱离图画,开始以小日记的形式,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最开始一句,两句话,到一段话,到一篇。记得刚开始孩子们真不知道如何写,苦于如何寻找素材,于是我告知孩子“语文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一定要在生活中去学语文,去运用语文。” 在课堂上经常以小朋友的口吻编日记,经常逗得小朋友们哈哈大笑,久之小朋友们觉得写日记原来这么简单,这么有趣,排除了畏惧之心。就这样孩子们每天坚持写,逐渐规范标题,格式,篇章结构。当然要想写好作文,离不开海量的阅读,我鼓励他们大量阅读,并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会,鼓励阅读,鼓励分享,因为其实所有的阅读都指向表达,最终形成能力。发现作文写得好的孩子,不仅阅读面广,很会观察生活,同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能力就是口语表达能力很强,为了缩小差距,为写得不怎么好的孩子搭支架,我又提出“只要你说得出,就写得出”,鼓励大胆表达,听了我的这句,孩子们又一次克服了畏惧之心,不断的践行。在这过程中也不断地给孩子们制造表达的机会,比如在课堂上鼓励积极发言,训练有序地表达;在课前三分钟分享自己读书体会,新闻播报,以及开展诗歌朗诵,故事表演等,因为只有口语表达好了,书面语的表达,才能文从字顺地在笔尖地流露出来。同时,注重运用教材中的小练笔,让他们学会仿写,仿写名家名人的语言,句段的构式,慢慢内化为自己的东西,丰富自己的语言,最终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在此期间还经常将同学中优秀的作文,在班级分享,给家长分享,目的是让孩子们共同学习,这样既提高被念孩子的积极性,也让开拓其他孩子的思维。随着年级的提升,孩子对作文有了初步的评判和鉴赏能力,我又训练孩子们修改同学的作文,这样既学习了同学的作文,又得到遣词造句的锤炼。逐渐地我看到孩子们在写作表达越来越好了,我心中甚是欣慰,为了将孩子们的作品长久地保存下来,每期让孩子们选出自己认为自己最优异的作文出来发表,这几年我们陆续出版了弘毅诗歌集,弘毅作文集。

          但是不记得什么时候,让我在训练小练笔的初心发生了一些改变。一次,无意中听到了有人说要求每天写,太增加负担了,也听到了一些流言蜚语。其实所谓的每天写并不是大家理解的按照主题式地每天写,机械地重复写,而是鼓励孩子不拘泥形式地积累自己的素材,不断地练笔。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当你的初衷不被人接受时,你也无力改变时,那就只能随波逐流,有位名师也曾经说过“老师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那就从自己做起吧。于是自那以后,为了所谓的减轻孩子的负担,我便放手让孩子一周写一次,全班的整体水平在之前的基础上不断练笔的基础上,还是比较稳定,但久了久之,因为练笔少了,很多孩子的写作水平又下降了,很大一部分孩子还不如从前,这也是我很担心的。 

        不过我依然会鼓励有心的孩子们,自己随身准备一个小本子,将你每天新鲜的事情,印象最深刻的事情记录下来,相信将来你一定会在写作上得到收获,时至今日我不知道孩子是否在坚持,但是我想说的是,作为老师的我,我没有放弃,我也一直在写,而且会坚持写下去,我的写不是为了出书,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寻找更好的自己。

          写作不仅仅是练习书面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一种提升认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思想的梳理过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谈写作小练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cu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