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9.17 雨 原创:秋小竹
这件事影响孩子一生,但很多父母都忘了教
中国父母大多含蓄,不擅长向孩子表达爱,而且羞于向孩子表达爱。
有的父母甚至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用凶恶的语气和莽撞的肢体语言来教育孩子,还美其名曰是爱孩子。
凡此种种,都不利于孩子良好情商的形成。
我住的小区里,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半是最热闹的。因为那个时候是孩子们从学校放学回家的时候。一群孩子放了学一般都不愿立即回家,一定要在小区大门附近玩闹一阵。
前几天,我看见有个四岁多的男孩子放学后,在小区的水池边爬上爬下玩得不亦乐乎,而男孩奶奶在旁边大呼小叫,生怕孩子掉到水里。
但是无论奶奶怎么叫,他都置若罔闻,照样玩得很开心。
最后,估计是奶奶的心脏实在受不了了,她上去拍了孙子屁股几巴掌,又对着孙子吼:“你再玩,回去告你妈,看你妈咋收拾你!”最后孙子是哭哭啼啼地跟着奶奶回家的。
奶奶的言行看起来很粗暴,但是她的出发点却是源于对孙子的“爱”。但是奶奶的爱孙子一点也感受不到,他感受到的是奶奶的“凶恶”和委屈。
原本在幼儿园关了一天,回到家好不容易可以放放风,结果却被奶奶骂得哭兮兮的,孩子和奶奶两个人都不开心。
这种相处模式很常见。
爸爸妈妈或老人们明明是爱孩子的,但是,表现出来的言行却是与“爱”背道而驰,孩子往往感觉不到大人的爱,而是粗暴蛮横的干涉、打骂。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是,我们没有学会和孩子谈【情】说【爱】的艺术。也因此,孩子在我们的教养下,变得越来越急躁、易怒、情绪不稳,等长大后,必然也是一个情商低下的人。
所以,大人学会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对孩子良好情商的构建大有裨益。
用“爱”说话,让孩子在“爱”中飞翔
我曾和不少学生的妈妈打交道,她们私底下跟我这个老师像朋友一样相处。所以,对于她们的许多想法我是既了解,又感同身受的。
记得有个妈妈对我说,她内心里对女儿的评价和期待是呈矛盾纠结的状态。
一方面,她觉得女儿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很强,人也很善良,她相信自己的女儿将来一定会出人头地。
但女儿身上又有很多毛病,让她看了着急,让她焦虑,不由自主就会唠叨女儿,她说如果现在不好好管教女儿,将来孩子就废了。
于是一个既骄傲自信又担忧焦虑的混合体妈妈就出现在女儿面前。
妈妈会给女儿很多期望和说教,不断地训诫、警告、责骂孩子,结果这给女儿带来很大的压力和困扰,母女亲子关系也很紧张。
其实,大人是在用成人的价值观去评价孩子,殊不知,孩子是需要在生活中不断试验错误,然后在经验中不断成长的。
那么家长正确的做法是:用“爱”说话。
爱是尊重、包容、理解、同理、接纳、鼓励、肯定……做父母的多对孩子说鼓励、肯定孩子优点长处的话,多说孩子和我们大人亲近的话,不怕说感激和道歉的话,但是也不说夸大其词的话 。
那么,孩子的表现会朝着你所期望的良性方向发展,孩子在大人良好情绪的熏染下,一天天的,情商自然变得越来越棒。
情商高有什么好处?正如有句话说得好:成就不是基于高IQ(即肤浅的成绩分数),而是基于高EQ(即透彻的人情世故)。
有人说:成功=1%智商+99%情商。
用“积极的语言”,让孩子变得自信勇敢
我记得女儿在四年级时,我做了一件很愚蠢的事,这事让我后悔了很久。
一个周末,女儿拿着一道数学题来问我。我一看,那道数学题其实很简单,估计丫头没认真读题,平时比这个难得多的题她都做出来了,今天这题这么简单,她居然没做出来。
惊讶之余,我的话就出口了:“真笨!这么简单的题你居然都不会。你再好好读读题!”
女儿听了我的话,没有去读题,而是很生气地对我说:“我讨厌你说我笨!你才笨!”说完,转身回房不理我,把我一个人晾在客厅里,剩下我一个人在那后悔不已。
我当时这种消极并带着批评语气的话语,对女儿的学习和成长不仅无益,而且有害。在我话一出口,女儿拂袖而去那一瞬间我就意识到了。
因为我知道,消极的话只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批评贬损的言语只会让孩子退缩、沮丧,孩子在遇到困难时,需要的是大人的鼓励、指导和帮助。
对孩子我应该使用积极的语言,比如我应该这么说:这道题你以前见过,如果你再仔细读读题目,题目会把解题隐藏的条件告诉你,读一遍如果还不理解,你可以试着读两遍,相信你多读几遍题目,读懂题目,这个题就解出来了。
类似的积极性的语言有很多。
比如孩子在前面跑,他的前面有个坑,大人积极性的语言应该是:你的前面有个坑,停住;或:你前面有个坑,往右跑等积极而有建设性的语言。
而不是在孩子后面吼:不要跑,站住!
消极性的语言不仅对孩子毫无帮助,还会让孩子紧张和不知所措。而积极性的语言能让孩子学会处理困难的方法并终身受益。
有限度的选择,培养孩子愉快配合别人的情商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实验,据说这个心理学家在很多国家一开始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都是失败的。唯一一次就成功的,是在中国。
这个实验是这样的:一个瓶子里装着五个球,每个球上拴了一个线,五个孩子一人拉着一个线头,心理学家说,这个瓶子是一座失火的大楼,球是被困的你们。你们要用最快的速度逃出来。
中国的孩子在一起做这个试验时,有个领头的孩子发现,大家如果都争先恐后想自己逃生,那么最后谁都逃不了。
于是,他和大家商量,要么按照年龄大小依先后顺序逃生,要么大家都困死在失火的大楼,大家是愿意成功逃生,还是不依规矩困死在瓶子里。
孩子们一听两个选择,都愿意按年龄大小,先后逃出来,否则,如果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最后的下场就是大家都被火烧死。
为了大家的利益,更为了自己的利益,大一点的孩子都愿意在这两个有限度的选择里,做出适当的牺牲,换取最后的生存。
实验结果:只见中国的孩子们依次一个接一个拉动线,一次性成功逃出瓶子。
家长在提供有限度的选择时,有时可以耍点小聪明,像实验里的那个领头孩子,故意将一好一坏两个选择放在一起,让孩子对比,自己做出判断,然后做出选择。
比如,你想叫孩子洗碗,孩子这时正在看电视,如果你现在就叫他去洗,他肯定不高兴,然后干脆耍赖拒绝你。
但是你问他:你是现在洗碗还是看完这个动画片去洗?那孩子在这两个有限度的选择里,肯定会愉快地选择看完再去洗碗。
再比如周末时,家人好不容易聚在一起,父母都想着带孩子去外面聚餐开心一下。于是爸爸就问,你们想吃什么?
大宝想吃必胜客,小宝想吃麦当劳,妈妈想吃火锅,爸爸无所谓。好了,大宝小宝就吵起来了,一个要吃麦当劳,一个要吃必胜客,还没出门,孩子已经就吃饭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了。
问题出在哪?出在爸爸的问话里。因为这样的问话会导致大家意见不统一。即使最后定下来吃什么了,仍会有人不开心。
他会想,为什么不选我喜欢的吃?爸妈偏心,我为什么要是被牺牲的那一个? 正确的做法最好用“有限度的选择”提问。
比如:我们今天是去吃麦当劳还是火锅?这种提供有选择的征询,会减少冲突。
如果有不一样的声音,爸爸只需要温柔而坚定地说:“这次我们就二选一,下次会优先考虑你的意见。”
这样,就会避免不必要的纷争,让没有如愿以偿的孩子愉快地配合家人出外就餐。
这其实也是在教会孩子懂得取舍。而生活很多时候是残酷的,并没有很多选择提供给我们。
生活是复杂的,教育孩子既简单又复杂。要想化复杂为简单,做父母的一定要多想办法。
面对问题时,不妨“停”、“看”、“听”,多点耐心,讲究艺术,如此,才能慢慢培养出高情商的孩子。
个人简介:白羊座二胎辣妈,文艺中年,用理性的笔写有温度、有深度的文字,陪你一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公众号:秋小竹的时间物语 秋小竹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