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许多鼓励自我写作的文章,终究会因为诗书不在腹中而放弃。所以,也就写点关于自己的小格局文字,来日回顾,可能会觉得幼稚可笑,可能会觉得不像自己。不过都还是自己留下的记录。
标题“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来源于《岛上书店》。其实一直都还是对这一句话有些异议。
小说开篇没有很吸引我,但出于打发时间和有始有终,也就继续看下去了。到了更后面一部分,了解到了加·泽文的篇章布局之后,慢慢熟悉了就找到了其中的乐趣。依然是一贯的外国小说的开放风格,用词也很“大胆”。慢慢吸收到一点点的温馨感觉,既现实,又让人神往关于爱情的等待的甘甜。艾米和AJ认识了好几年,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也并没有留下好的印象,因为一本书,这是一本有来历的书,两个人找到了内心的关联,一个跨越海岸的漫漫等待和惺惺相惜,过了几年各自一如往常却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生活之后,艾米来到了爱丽丝岛,来到了小岛书店的二楼,来到了AJ的身旁。AJ不是一个让人亲近的人,但因为阿雅(记不住这个可爱女孩的名字,只记得一个“雅”字),他也慢慢有了些改变,也因为阿雅的到来,AJ因此有了“借口”和艾米多一些共同的经历。最后,AJ得了一个脑部的疾病,失语症导致他许多想说的话都说不出口,只好写下一份份书单留给阿雅,那是唯一能让女儿了解自己父亲的线索,书单的最后一部短篇小说叫做《书店老板》。他走后,艾米和阿雅继续生活。我没有看过《书店老板》这本短篇小说,但在书单里了,可能这个小说的确能够更清楚了解AJ这位书店老板的一生吧。
关于为什么要通过一部小说了解另一个小说的人物,是我自己愿意把书中的人物当做一个活生生的人来看,好似他们也过着书里面那样的生活,或喜或悲,结局或好或坏,那都是他们真真切切的人生,在我看来的一个个鲜活的人生。这时候就能告诉自己,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过着你想要的生活(大冰)。这些字,今天主要是想分享以后想要的生活:一个书店,一个能给人量身打造阅读书籍层次的我,一个能从心底和我有共鸣并且彼此生活习性合拍的伴,一些花花草草放置各处。而生离死别之类的,今天的我觉得一切自有定数,该来的逃避不了,不该来的只能因为自己的日常目标没有达成。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世界万物,多多少少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是孤独的。但这座岛的开放程度还是因人而异。市场营销老师说:目前还是要先苟且,以后才会有远方。举双手双脚赞同!现在就先苟且吧,偷了生,今后也好当个远方小岛的书店老板。
《岛上书店》:“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分享今天翻到的假期拍的薄荷,已经拿来做桌面了,很护眼呀!推荐看《岛上书店》,是一个温暖的故事。没准我以后也会只喜欢短篇小说吧。晚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