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要读书?对于喜爱读书之人,读书不需要理由,就像每天晨起想沐浴明媚的阳光、想呼吸清新空气一样,那是一种由衷的爱和依赖。若是细探究起来为什么要读书,我归纳为几点。
首先是读书可以丰富知识,亦或是学问,这是孩童皆知的道理。虽然生活处处皆学问,对于新知系统的学习,还是要更多依赖书本,让人理清脉络,入眼且了于心、成于心、践于行。
读书可以增加做人的底气。人有时会对未来感到恐慌,亦或羞于对事物的无知,恐于在众人谈笑时不能纵横开阖的尴尬。少了学问和本领,害怕断了生活的给养,让自身变得穷困潦倒,或是对于渴求的生活只能垂涎三尺遥遥相望。若是读了足够多的书,必然增加了掌控生活的能力和底气,让人成为做好准备的人,相信这个世界会带给读书人更多的机会和可望又可及的期待和欣喜。
书读得越多越是可以从中汲取更多的养分。一个人书读得多,形成了自己的知识架构和思维体系,对知识的甄别力越强。在每读一本新书时,可以较快明晰重点,品读精华,梳理出书的脉络架构,这样读书必然是更有成效。
对于读书之人,自己与生活、自然乃至世间万物是伯牙与叔齐的关系,知己知彼,能了然表象之下的意趣与深意。读书人旷达的视野与情感的奔涌可以开启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古人才会呈现流芳千古的唐诗宋词,即便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依然可以应友人滕子京之邀写出《岳阳楼记》,流传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佳句;宋朝王希孟纵然没有仗剑走天涯,也可以描绘出《千里江山图》,呈现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为世人留下一幅雄浑壮阔、气势恢宏、秀丽壮美的自然山水图。
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读书既可以宽广视角,也可以丰富人的性灵和情操。想更好行万里路,多读书是必不可少的。天文地理、花草树木、文化艺术、人文历史懂得多了,游玩起来才可更能体会到旅游的乐趣,玩出其中的味道。所见一棵树,有人会说用来伐木取火;也有人会说可荫下纳凉,也有人说它适于入画,或是即兴吟诗一首。这其中必然有着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
喜爱读书的人,不仅喜爱旅游,对生活必然也是热爱的,因为生活可以验证书中所学,亦可有新的发现,带给人无穷的乐趣。读书会增加人的感受力,发现生活中更多的乐趣和不同的美。家父便是最好的例证,平日常读书作诗,兴趣爱好亦涉猎颇广,如诗词书画、京剧体育、养花养鱼、古玩收藏等。虽是退休之人,自觉无闲暇之时,兴趣填满了他的日常生活。日日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敏捷,关注社会百态、关心时事政治,常有评论之语,偶尔也要慷慨激昂一番。在他的身上,看不出任何颓废之态,生活总是充满希冀和力量。
若不至老,行走在繁华世间,人难免迷失自我。多读书,会让人拂去浮躁之气,归于沉静平和,在重拾心灵中找寻到自我。但凡人群中有横眉立目亦或满脸戾气的人,必不是读书人。读书的收获不仅在视角、在笔端,亦呈现在面容及言谈举止中。彬彬有礼的男士与步态优雅的女士不一定是读书人,但读书人少有言行狂躁之徒,内心更趋于宽容平和。
读书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完成自我救赎,虽然并非所有人可以拥有这种能力。人生路之漫长,期间必有挫折坎坷,导致身心的摧残。能否良好治愈,与人的性格、心态、视野有关,同时与读书的多少也有很大关系。很多时候,人生路上最艰难之时,思想心理承受的压力和面临的困境,未必可言说,亦或少有能懂得体会之人。世界之门似乎紧紧关闭,只有自己在其中无助挣扎。这时,读过的书,或是正在读的书可以慰藉心灵,让人在黑暗中沉浸思想、冷静心态、愈合创伤,完成自我救赎,走出思想阴霾,使言行焕发生机并充满力量。
读书的理由有很多,不再一一赘述。至少读好书是有百利无一害的事情,仅此一项,也值得让人喜之爱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