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第一章《课堂的困境》

读书笔记——第一章《课堂的困境》

作者: 灵犀一点点 | 来源:发表于2020-08-05 09:33 被阅读0次

    我国当前课堂最大的困境

    陈老师研究发现,中小学课堂上虚假学习、浅表学习的学生大量存在,造成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断增加,厌学学生的比例不断攀升。

    所谓虚假学习:就是假装学习,实际上根本没有真正进入学习状态,学生采用各种伪装的方式来蒙蔽老师,进而逃避学习。从小学三年级左右开始大量存在,持续到初中二年级左右,虚假学习的学生逐渐沦为学困生。

    虚假学习的学生,往往对学习的内容缺乏兴趣,没有掌握学习的方法,跟不上教师教学的节奏,但是为了避免教师的惩罚,会采用假装学习的方式来逃避。他们假装写字,假装读课文,不懂装懂,通过一系列自我伪装的行为来表现。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会感到非常顺利,对学生的表现也比较满意,于是教学进度越来越快,但是到了考试阶段,这种虚假学习的学生就会暴露出来。

    几乎所有的学困生都经历了这样的蜕变历程:投入学习——遇到困难——发求救信号——无回应——未完成学习任务——受到负面评价——失去信心——放弃。

    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将这些学生成为课堂上的“观光者”,有些观光者常常受到教师的斥责,并且在班中通常被孤立,他们课堂上从不参与,从不兴奋,也未被看重,仅仅呆在课堂上而已。

    小学阶段,大量的“隐性学困”,初中二三年级,学生开始放弃伪装,表现出完全放弃——“趴睡”等现象开始大面积出现。9年义务教育结束以后,大批学生都对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这些学生被中考挡在门外,作为“不合格产品”被淘汰出局。

    浅表学习:是一种以完成外在任务,避免惩罚为取向的学习行为,以机械记忆和反复操练为主,缺少深度思维加工,因此学习成果多以复制为主,难以迁移和深化。他们完全按照教师的指令行事,即使教师讲错了,学生也不会质疑,如同一台不知疲倦的“复印机”。教师提出了比较有挑战的问题,这些学生就不太愿意去思考。

    在小学阶段,浅表学习的学生成绩一般是比较好的,也可能是老师眼中的学优生,到了初中二年级以后,开始出现学习困难和成绩下降的趋势,到了高中阶段,学习难度进一步提高,这些学生会表现出学习成绩“断崖式下跌”,学习状态急转直下。

    课堂困境的归因分析。

    一、学生真实的学习历程——缓慢而复杂。

    思维的发生就是反思——问题生成——探究、批判——解决问题的过程。

    佐藤学将学习称为“与客观世界的对话”“与他人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这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学习历程给予专业的、细腻的回应,这是课堂教学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原则。

    二、高速而压缩化的课堂教学,引发普遍性的学习困难。

    具体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第一,从教学目标的角度看,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几乎没有启动的情况下,直接“喂给”学生。第二,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很多教科书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差距很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教学内容非常庞杂,信息量很大,在教师教师专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会用大量的时间进行刷题。

    第四,从教学进度上来看,每节课的教学进度几乎都与学生的学习进度之间有较大的落差。

    第五,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教师往往从如何教学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而较少地从促进学生的学习角度进行学习设计教学。内容往往是多、杂、快,学生学习过程中有大量的不懂、不理解的“夹生”。

    第六,从教学方法上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几乎不主动参与。思考的惰性使他们的学习无法深入,真正的学习能力得不到提升。

    课堂变革的方向,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深度学习。

    一、深度学习模型重构。

    2012年威廉和弗洛拉休利特基金会,把深度学习阐释为6种相互关联的核心竞争力,即掌握核心学业内容、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有效沟通、协作能力、学会学习、学术心志。美国教育研究会将其进一步细化为认知、人际、自我三大领域。

    深度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发的、自主性的内在学习动机,并依靠对问题本身探究的内在兴趣维持的,一种长期的、全身心投入的持久学习力。

    深度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充满信心,而且能够与他人有效沟通合作,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深度学习的核心目标是“自主创造”,深度学习如同“螺旋桨”,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巨大动力系统。

    二、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变革方案。

    深度学习的学习者是沉浸其中,精神高度集中,内心愉悦充实,处于一种迷恋和忘我状态,心理学上称之为“心流”或高峰体验。

    1.课堂愿景的确立:保障每位学生都能投入高品质的深度学习。

    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全身心的参与进来,并且能够在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下,完成高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享受高品质的深度学习,使课堂和学校真正成为学习共同体,从而保障每一位学生的真实的、高品质的学习权,这是实现公平优质教育的必然选择。

    2.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的倾听,让学生的学习真实的发生。

    首先,学困生和“伪学优生”,缺乏心理安全感,教师主讲的课堂仍然占主流,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状态,只能应对和配合,难以形成主动的学习动机。

    其次,课堂座位多采用“秧田式”或“一条龙”的方式,课堂氛围比较僵化。

    再次,课堂座位多采用秧田式,学生往往会因为学习成绩的高低,而被潜在的分成若干层次,学生之间形成强烈的竞争关系,较少产生合作的机会。

    课堂往往是由教师和学优生的对话构成的,这使得很多学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之中,难以真正进入学习状态。

    要让学习真实的发生,就要让课堂处于一种安全、润泽的氛围之中,让学生远离紧张、焦虑的心态,呈现一种真实自然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呈现出“倾听”的身心状态和“柔软”的身体姿态,改变僵化的课堂氛围。只有当一个教师真正理解学生并具有人文关怀时,学生才能学到更多的基础知识,并展现出更高的创造力和问题解决力。

    教师以“倾听”学生为第一要务,首先要倾听学生的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其次要倾听学生的学习困难在哪里,并以此为起点进行学习设计;. 再次要倾听学生的观点的独特性和价值所在,将这些观点串联起来。

    要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就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并且让学生形成相互协同合作的关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交流、试错和修订的时间。教学节奏要慢下来,教学环节要尽可能简化。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学习困难入手,进行逆向的学习设计。

    3.课堂学习的深化,以高品质学习设计培育学生高阶思维。

    要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就要进行高品质的学习设计,这是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当前课堂普遍存在着“过多过快”的倾向,主要有以下表现:

    首先,教学目标过多过杂;其次,教学环节设计过多;再次,课堂中的大量时间都放在了夯实基础知识上,学生面对解决、挑战性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较少。

    学习设计要遵循“少即是多”的原则,学习任务“要少而精”。

    可以采用共同备课,制定“三单”——“预习单”“学习单”“作业单”的方式来进行。预习单是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课堂上则利用学习单,集中精力去探索学生难以独立完成的挑战性课题;课后则采用作业单的方式进行延伸拓展的学习和变式训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第一章《课堂的困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mpm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