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想必很多人都是笃信不疑的,我也是。要说是什么时候对这句话深有感触呢?那应该还得回到考研那会儿。不是说之前没有这种感觉,只能说那会的感觉最强烈。
考研的时候想必大家都找过相关的经验贴吧,看的最多的标题无外乎学长学姐几年考研血泪总结,帮你避坑;某某大学学长学姐给某某届考研人的忠告;某某届考研,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不知道你们点没点开过,反正刚开始备考的时候,我都会点开看看。一面是自己确实没有头绪,一面是自己确实也想去验证一下这个标题内容的真假,其实在点开的那一刻就已经知道了,可就是忍不住。
那时候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别人的经验并不适合自己,只是说可能会有一些启发,而后由此在实践中总结出自己的学习方法。这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一句话,听了这么多的道理,为什么还是无法过好自己的一生?
别人讲的道理和自己的生活要发生关联,要从中汲取营养,那就得需要实践这个桥梁。只有自己亲身去体悟才会发现这个道理究竟适不适合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会去思考,而后慢慢的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这一真知现在依旧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坚信不移。可通过实践找出自己的路也不容易,这个过程中要克服很多外在因素,还有进行实践时的高度专注力也尤为重要…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实践系列|早上VS晚上,哪段时间学习效率最高?以一个星期为周期,把自己作为实验对象,最后的结果仍旧不尽如人意,主要是自己在实验过程中受内外因素影响太大,也没有很强的专注力。
此外,自己可能在实践一开始就有某种相应的趋向了,类似于期待效应吧!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去内观自己,与自己对话,也算是一个认识和反省自身的过程。
想起了自己在昨天摆烂刷手机的一瞬,本来想停止这种漫无目的的行为。脑袋里突然冒出来了一个声音,在摆会烂,通过这种方式来验证自己内心的一个想法。这是怎么回事呢?那我来给大家说道说道。
昨天因为某些事情比较烦躁,下午本来到了该学习的时候,可是自己硬是动不了身,说服不了自己。看手机?大致扫了一眼,感觉好像对自己也没什么吸引力,看不下去,最后找了个小游戏打发时间。
还没玩一会觉得没意思,看看B站自己喜欢的博主视频吧,看自己喜欢的东西,时间过的就是快,而后那种焦虑也慢慢的滋生出来了。此时就会想,就算不学习,为什么不去看书?而把时间花在一些碎片化的短视频上。
随之另外一个想法就冒出来了,看书的话为什么不去学习呢?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选择了躺尸、刷视频。本来应该停止自己的刷视频行为,可为了让自己的这种感觉更强烈一点,还是多刷了会,这个想法也愈发强烈。
为什么当自己不想学习的时候,知道看书比刷短视频好,可最终还是选择了短视频?
可能跟自己近期的状态有关,或者说与一直以来的认知脱不了干系。在我的认知里,学习是任务,看书更文是兴趣。近段时间因为花在兴趣上的时间严重挤压了完成任务的时间,就越发觉得要划清二者的界限,兴趣的时间绝不能侵占任务的时间。
什么阶段就该做什么事,现阶段我就是得多花时间写好论文,兴趣绝不能越线,要不然只能被取代。这也就是自己每次不想学习了,其实想看书,可就是不让自己看这种矛盾心理的来源。
哪有什么解决办法呢?说实话,除了上述原因,自己现在对于写论文现在有了点畏难情绪。又想起来前段时间的更文困难症,这些事早晚都得做,那么时间到了,就行动吧,别找理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