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外出,今早回到广州。晚上难得在家吃饭,饭毕,在小黑板上写了王维《鸟鸣涧》的板书,打算一会儿让加加学习。
加加书法课结束,让他依样抄了一遍,然后给他讲解“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意境时,他突然躲在门后的角落里,止不住的泪流,抽泣的样子,很委屈,看着让人心疼。问他为何,小家伙抽抽搭搭的说不清楚。于是,我把他叫到他自己的房间,父子俩关上门后,问他为何突然哭泣。
“不为什么啊,就是刚才还没哭完。”
“那你刚才为什么哭了?”
“因为妈妈帮着弟弟把乒乓球从我手里抢走了!”
“就因为这个?”
“是,就是因为这个。妈妈为什么把我的球抢走给弟弟呢?妈妈做的不对。”
通过与加加的简短对话,结合我自己看到的情形,我清晰的知道,加加吃醋了,吃弟弟的醋。刚才从楼下上来房间后,兄弟俩从抽屉里翻出一副乒乓球拍,一个乒乓球,装模作样的抢着玩儿。不一会儿,哥哥把球抢走了,弟弟开始大哭——谦谦的特点是,大哭而特哭,吸引足够的注意力。为了息事宁人,妈妈奔过去,从哥哥手里抢下了乒乓球,给了弟弟。哥哥隐忍不发,当时并没有哭。此时,我让他学板书,将诗句抄写到小黑板上。在此过程中,加加越想越委屈,开始哭泣。哥哥毕竟有点儿大了,不好意思嚎啕大哭,只好抽泣——这也令人难受。
我没有教训他,也没有凶他,在房间里了解了哥哥的心结——有时这也是我们的心结,不能厚此薄彼,尤其是,哥哥也才不到八岁,还是孩子,需要哄、需要关爱。如果这种关爱,表现出折扣来、表现出弟弟分享了本应属于他全部的爱,他吃醋,自感失落,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但这并不能意味着小家伙不这样去想。因为,实际上,即使我们有充足的平等意识,具体事情的处理上,难免顾此失彼。我们尽量不让孩子觉得,因为兄弟的出现,而少了对他的爱意,但兄弟的存在毕竟是客观的,难免会有所影响。我希望兄弟俩能够很好的促进彼此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担心由于我们的经验不足及怠于学习,而给孩子留下不好的成长回忆。我们很感恩可以拥有兄弟俩,但是也时刻警醒,自己能给兄弟俩足够的爱,让他俩相亲相爱的彼此陪伴着长大。
跟小家伙谈完心,让他去洗个脸,把泪痕洗掉。小家伙拉了妈妈去洗手间,关上门,说悄悄话。我隔着门缝,听到小家伙委屈的继续向妈妈哭诉:“以后你不能帮弟弟抢我的东西。明天我要吃两片面包。妈妈你要向我道歉,哼!”妈妈很配合地跟他道了歉。一会儿,他洗净脸、刷完牙,笑着出来去自己房间看书去了。
时刻反省自己吧,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关注他的小性子、关注他因为自我感觉不被关注而带来的失落。孩子很快会长大,我们要做的,就是他长大之前尽量多的陪伴和爱,给到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