锋言风语1005:教研研什么?
今天是农历惊蛰,【唐】韦应物的《观田家》有诗云: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希望中春雷未到,“一鼓轻雷惊蛰后,细筛微雨落梅天。”春雷萌动,仿佛一道春天的召集令,万物立刻就有了精神。“惊蛰”之后,广大农村进入了一年中的繁忙时节,“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我们的教研也进入忙碌季节。
教研活动是教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作,那么我们平时的教研活动到底研什么呢?
在新的阶段,要紧跟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趋势,需要做好以下活动。
一要研究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新时代的教研工作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将科学的`理念和方法贯穿研究工作全过程,重视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确保研究过程严谨规范。
核心素养与教材之间隔着一个学生,如何将学习内容转化成学生成长需要的核心素养,需要我们深入分析 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素。 要研究学科核心素养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学科核心素养与三维目标的关系,做好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
二要研究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评一致性是课程与教学的基本逻辑, “教-学-评一致性”的基本要素是:目标、评价与教学。学习目标是课程与教学的核心,教、学、评共享学习目标,才能达成“一致性”。学习目标设定之后,应设计用于证明目标达成的学习任务,即评价任务。评价任务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即“逆向设计”。教研活动就要研究目标,研究教学设计,研究学法,研究评价。
三要研究大概念教学。 学科大观念或核心概念的研究,要求我们需要根据学科的本质和特征、依据课标要求、基于学生发展的需要,来提炼学科大概念。其提炼路径有二:一种是自下而上的凝练路径,即基于课程内容,对照学科素养,对知识作本质提炼;另一种是自上而下的凝练路径,即基于学科素养,分解课程知识,指向大概念加以升华。由于语文、英语等学科的课程内容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在确定学科大概念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当前相关的研究并不多,亟待加强。
四要研究深度学习。深度学习也是目前研究的焦点,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学习变革是指向核心素养的。以高阶思维培养为目标,以挑战性任务为驱动,强调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是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
实现深度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问题解决教学。创设复杂的真实情境,设计开放性问题、结构性问题链或问题串,是培养高阶思维的常用策略。此外,教师要寻求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辅助手段等来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已有的一些研究和实践表明,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案例学习、项目式学习、合作问题解决、模拟性决策等学习方式,以及信息技术等辅助手段都有利于发展学习者的高阶思维。
五要研究课程建设,包括跨学科课程、项目式课程、STEM等学习学习方式。
跨学科课程是指由一些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合并或融合而成的新课程,也称交叉学科课程。跨学科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批判性的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图书馆和信息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及艺术表现能力。通过跨学科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会比较不同的学科和理论观点、理解综合的力量,学会使用对比方法阐明一个或一系列问题,其中心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综合化,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形成整体知识观和生活观,以全面的观点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
项目学习综合了主题学习、问题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等的特征,强调把要学的知识与真实事件关联起来,让学生经历探索与研究的全过程。
六要研究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的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等能够起到调动学生的作用,增值性评价能发现学生的发展。我们要发挥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检测评价等是设计与实施,用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研讨要研之有物,有方法,有内容,才会有的放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