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圈有两件事关注度很高,一个是周杰伦蔡徐坤超话打榜事件,一个是栏目《乐队的夏天》被很多朋友转发。
这里边很明显的一个现象是,周杰伦事件基本是全民级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在发, 但《乐队的夏天》却集中在广告圈和互联网圈的朋友。
如果看成产品的话,《乐队的夏天》跟广告人日常朋友圈刷的作品差不多,还是没能出圈,而周杰伦超话事件,则算是爆款产品了。
去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传播逻辑,会发现放在公司品牌或产品上,出圈套路基本是差不多的:
一、产品要有爆点
对比下“嘻哈”这款产品,同样是小众,嘻哈为什么爆了,出圈了,乐队不行?
如果抛开两档栏目来说,这二者去对比,摇滚乐的受众基础和关注度明明相对更好,但至今为止从栏目到乐队,都不能跟第一期嘻哈的火爆程度对比。
核心原因无外乎产品爆点不足,第一期嘻哈可以说占据了天时地利,选手互撕的热度、freestyle梗、选手的个性和话题性等等,以及当时管控程度也较低,促成了一炮而红。
产品和品牌不也是如此,要有独特产品线或某个产品亮点,才是核心基础。比如QQ之于腾讯、淘宝之于阿里、芝芝莓莓之于喜茶。
两档栏目参赛选手路人粉数量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二、明确诉求,才能找到适合自己产品的推广手段
其实这次打榜之战,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蔡徐坤的圈子,还是集中在死忠粉,跟周杰伦的国民知名度完全不在一个量级。虽然也尝试过杀入篮球圈打直男市场,但效果并不好。
而如果把同类资源的艺人看做竞品产品的话,吴亦凡嘻哈的定位、对b站恶搞的反馈,以及针对性的出主题新歌,无疑在逐步找到适合自己出圈的正确道路。
当然,这次打榜事件后,蔡徐坤的国民知名度肯定会再上一个台阶,如何去管理好产品口碑是后续要做好的功课了。
回归到我们常见的产品,瑞幸对星巴克的碰瓷式公关,现在看来是不是更符合它当时的诉求呢?达到让更多受众知悉的目的。
不管是碰瓷还是自黑,手段都是为战略服务的,明确品牌核心诉求,才能找准适合自己产品的推广手段。
瑞幸当时的公告信息
三、产品口碑才是二次传播的关键
周杰伦打榜能引起巨大的轰动,在于绝佳的路人口碑。而这一切,是由产品品质决定的,是这么多年歌曲质量、口碑以及传唱度综合达成的,这是造就了非死忠核心粉愿意为他打榜的原因。
对标到产品,一次的营销事件和爆点,可能会带来一定关注度,但能被极广泛的自传播或二次传播,核心还是在于产品品质。
我相信这么多人愿意分享喜茶,绝不仅仅是网红或社交属性,根本原因还是产品口感确实可以。
直到今天,诺基亚从质量层面也仍是人们心中的好产品
四、最后关键的一点,并不是出圈才是最佳选择
其实很多艺人,在垂直圈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很高的,但并没有出圈的打算。比如陈绮贞、比如黄子华,都有自己的忠实受众,但出圈就意味着改变小众风格,能不能做成功是一个巨大风险,而且也可能会失去现有的忠实受众。
回归到产品也一样,如果本身是精准圈定客群的,其实一定要去面向所有大众,可能不见得是一个好做法。见过很多本来有自己优势业务,但盲目扩张品类或者改变产品风格,就希望让更多人看到,但往往都做得不好。
预祝大家操盘的产品都能早日出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