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你们好!》是苏联阿莫纳什维利的一套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中的第一本,当没有看“译者的话”时,我一直认为阿莫纳什维利是一名教师,一名普通的教师,因为他太像了——在封面后的扉页中,我看到了他坐下来聆听孩子内心的话,看到了课堂上他坐在孩子的位置上与孩子们“嬉戏”,看到了他和孩子们一起蹲在草地边观察小动物,更看到了他鼓励孩子的大胆展示自己的想法……这就是一位老师,一位很特别的老师。这也是一本特别的书,一本有温度的书籍。
刚开始看书还看看译者的话,后来慢慢的看书的时候就不怎么看了,但是这本书却吸引了我的注意。“译者的话”是译者对于本文原作者的理解与本书核心内容的概括,更像是与读者沟通自己对作者对此书的看法。我们看到了译者朱佩荣高度地概括了这位教育大咖的核心理念:“他像赞科夫、达维多夫等很多心理学家一样,深入研究了教学、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以儿童的个性观点和以人道的态度(热爱、尊重、相信儿童)对待儿童和处理教学、教育问题,创建了他的被简单称做没有分数的教学体系。”不仅如此,朱佩荣老师毫无保留地评价这位朴实无华的教育世匠:“作为一位学者,阿莫纳什维利具有一个学者应该具有的可贵品质:理论联系实际。数十年如一日,他始终像一位普通教师一样每天在学校给学生上课。他既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又是一名教师。他认为,在学校给学生上课,这是一个教育科学工作者的基本功。他说:‘我的公理是:最能强有力地推进教育科学的学者是不脱离实践的人,是本人就是一名卓越的教师的人。’”从如此简单直白的话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所谓的“大家”是如何做研究,是如何与儿童相处的。
一、选择相信儿童的原则
文中指出:“相信儿童的原则是一条古老而又常新的原则,这是皮罗戈夫的原则、乌申斯基的原则、托尔斯泰的原则、克鲁普斯卡娅的原则、马卡连柯的原则、苏霍姆林斯基的原则,而现在——是阿莫纳什维利的原则。”“相信儿童”,全信?有选择的相信?在工作实践中,我相信所有的老师都一定遇到过孩子说谎的问题,在遇到问题时,大部分孩子总是习惯于推卸责任,不承认——东西坏了,就说不是自己干的,作业没有完成,就说是忘记带回学校了……一开始我总会觉得这孩子就是在说谎,不敢承担。其实细想下来,未必。每个说谎的孩子,他一定知道这件事是不对的,是不可以做的,但是自己确实做了,害怕责备而选择自我保护,在认知上,他是知道这是错误的,至少他有分辨对错的是非观。而为何选择去做而不敢承认,我想每个人总会有一些冲动行为,他不承认不代表他不知错,不希望改错,有时恰恰相反。如果我们尝试聆听,给予机会,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会选择改之。当然这需要老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更需要老师在点滴中完善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能力。当我们选择“相信儿童”,那么儿童也会选择“相信老师”,互相信任的关系更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往。
二、学透理论才能联系实际
在阿莫纳什维利的实验室有一条规定:学者必须亲自在学校上课,掌握教育艺术,否则就剥夺他写学术著作的权利。同时,也要求实验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成为新型的学者型教师。一线的班主任有充分的实战经验,却缺乏了理论的指导,当我们毫无理论支撑的埋头苦干时,更像是无头苍蝇般地到处乱转。但是不是所有的理论都可以全盘地运用于我们的实践呢?其实不然,我们需要选择,选择运用。
记得看过陶行知的“四颗糖果”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孩子犯错而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应该一味采取常规的说教的教育模式,而应该针对具体情况,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孩子积极正确的一面,通过肯定和赏识其正确一面的方式让孩子主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当你不明其中的巧妙之处时,乱套用之后,就会适得其反,明明该惩罚,却成了鼓动孩子继续犯错。当我们不明所以之时,以为这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时,其实我们并没有真正明白阅读的真正方法是什么。所以我们在学习理论过程,切不可一知半解,就不加选择的使用,更应该学会思考与变通。
道理明白后,就需要努力落实到行动中啦,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越来越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