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日记:
惊喜
今天下午,我准备给妈妈一个惊喜,我把这件事请给哥哥说了,哥哥答应了。没想到哥哥又正好把哥哥叫过卧室了。
我治好先去打鸡蛋,可是我这张嘴“不争气”,就把这件事过塑了妈妈,妈妈竟然留下了一行眼泪。妈妈好奇地问我:“我打你了,你为什么还对我这么好呢?”
我笑了几声,并没有回答妈妈。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想到这个办法,可能是因为我是妈妈的儿子吧。这可能是我对妈妈最好的回答吧。
我的反思:
话说,孩子给我惊喜,我却为什么会留下一行眼泪呢?其实这是内疚的泪水,也是感动的泪水。我的两个宝贝很懂事,平时也经常帮我做家务。但是今天要给我惊喜,我感觉孩子是为了讨好我而想到了给我惊喜。
按理说,孩子给我惊喜,我应该是高兴的。但是,直觉告诉我,我今天两次对孩子过于严厉,孩子从心里还是害怕我的,亦或是害怕我又一次生气,所以为了讨好我而已。对于孩子给我这样的惊喜,我的内心里却是充斥着无尽的反思。一个妈妈,让孩子害怕,让孩子为了讨好而给惊喜,这看似很感动,其实是不正常的现象。
教育学者尹建莉说:“儿童是脆弱的,成长只需要鼓励,不需要惩罚,一切严厉的对待都隐藏着某种伤害。父母不仅应该放下手中的棍棒,更要放下心中的棍棒,心中无棍棒是件比手中无棍棒更重要的事。宽容而饱含真诚的教育,总是最美、最动人的,对孩子也最有影响力。”
尹老师解释了何为“严厉教育”——指以打骂、惩罚和羞辱为主要手段,对未成年人进行强制性改造的一种行为。虽然目标指向是好的,希望孩子做得更好。但由于它不尊重儿童,不体恤儿童身心发育特点,不符合人性,市计生并无教育要素,只是一种破坏力。
读着尹老师的文字,反思自己的家庭教育,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不合格的家长。为什么孩子对我非常好的时候,我会留下眼泪,我反思,这眼泪或许不是感动的泪水,而是作为一位妈妈自责和愧疚的泪水。常常因为自己的不会教育孩子而对孩子过于严厉,因为对孩子过于严厉而心存愧疚。
很早以前,我就读到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写到,用善良对待孩子的一切表现。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于我而言,是洗心革面般地认识。放眼周围的孩子们,尤其是很熟悉的那些孩子,如果家长奉行的是宽松式的教育,那么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大部分是性格活泼,阳光、开朗;如果家长的教育是严厉的教育,那么所教育出来的孩子大部分是性格不是十分开朗,甚至有些内向。
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第一次做妈妈,有很多欠缺的地方,有时候过于严厉,所以,孩子有什么秘密都不敢告诉我的现象常有发生。经常与身边同事聊天,我渐渐意识到自己教育方式的不恰当而慢慢开始改变,与此同时看到了孩子的微微变化。后来的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意识到,一定要心怀柔软做教育。不管是对待学生,还是对待自己家的孩子,需要常怀柔软,学会宽容,学会尊重,学会期待和原谅。
今天再次读到尹老师的文字,让我顿觉有一种温暖而生。经常读书,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不自觉的反思意识,只是常常放在心里罢了。然而,不管身为何种角色,确实有一些问题是身在庐山而不识的。例如,严厉教育的危害性,我们虽认同,可是常常是在不打折扣的践行着。
也常常见到这样一些孩子,他们很难管理,很难教育,是真所谓的“软硬不吃”。回归到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家庭教育中长期伴随着打骂,伴随着棍棒。
据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极端残忍者,都有一个精神和肉体严重受虐的童年。”其实常在媒体上看到,家长虐待孩子或子女虐待老人的事件,手段之恶劣。很多家庭教育学者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是他们童年时代极端严厉的家庭教育的问题。
当然,有些例子是极端的例子,也是个例。但是,严厉教育真的不应该是一种推行的教育方式。因为,言传身教,春风化雨,一代传一代,孩子在怎样的环境下成长便会变成一个怎样的人。一个接受过过于严厉教育的孩子,很难褪去严厉教育的底色,很难走出粗暴教育的意识框架,很难成为一个心怀柔软之人。
读教育学者尹建莉老师的《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尹老师说她从来没有骂过孩子,更没有动手打过孩子。这让我很是震惊,似乎,更让我有点难以置信。但是,我想,尹老师说得不会有假。
尹老师说:“教育中,有太多这样的蝴蝶效应,本来小事一桩,家长完全可以用轻松愉快的态度来解决,甚至不需要去解决,问题也会自行消失。但由于家长用严厉的方式来对待孩子,不但无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还会给孩子留下经久难愈的心理创伤,严重的甚至可以毁灭孩子一生。”是啊,身教重于言传,是一条被时间和教育者验证过的真理性结论,严厉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示范。也就是说,我们处理事情的方式,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会传递给我们的孩子,且根深蒂固。
记得有教育家说过,当我们想对孩子发脾气时,首先在自己心里默念十个数字,以缓解自己的情绪,平复一下心情。看来,我是真的很有必要这样做的。毕竟,孩子只是孩子,也没有做错什么事情,作为家长真的需要更多的耐心来对待孩子。
尹老师说:“严厉教育的目的虽然也是想给孩子打造出华美的人生宫殿,到头来却只能制造出一件精神牢笼,陷儿童于自卑、暴躁或懦弱中,给孩子造成经久不愈的内伤。说它是危险教育,一点也不为过。”
或许,我们都不是尹老师文中所提到的教育者,但是,我们也应该经常净化自己的育儿观念和教育观念。我们应该时时刻刻尽可能温和地对待儿童,避免粗暴,千万不要拿起手中的棍棒,更要放下心中的棍棒,教育孩子从赏识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