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志是人类具有反思能力,而其他动物不具备这种能力。但是,自然赋予我们人类的这种特质,却常常被我们忽视。
在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很少反思自己。除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比如在遇到批评、犯错、或失败时,我们才会启用人类特有的反思能力。
反思是反观自己,是给自己的一种反馈,是冷静审视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就像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不易觉察到的东西。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哪些教训要汲取,哪些经验值得获取和借鉴,发现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发现目标偏离就及时调整方向。我们反思得越深刻,收获就越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越强。经常反思,不但可以加速自己的成长,而且还会养成经常思考的好习惯。
如果把我们的大脑比作电脑,那反思就像是电脑里的杀毒软件。一台电脑没有杀毒软件,遇到病毒入侵时就会死机。人的大脑不进行反思,遇到难题时就会举步维艰。因为,不经过反思就很难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不经过反思就难以分辨错误的关键原因在哪里,不经过反思就不知道这个困难是否靠一己之力就能够解决。
反思既然是反观自己,就要用不同的视角来观察审视自己。人类审视自己的基本视角有两个,一是从自身视角反观自己,二是从旁观者视角观察自己。
从自身视角反观自己,是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情感,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在表现。比如,做一件事情时,可以这样问自己:我今天做的事情是为未来的目标添砖加瓦吗?我做的事情对我的工作和生活是否有帮助?我今天是否身心分离了,做的事情并非内心所愿?回答了这些问题,自己的方向就清晰了,目标更明确了,就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行动也会更积极。避免了做很多无用功。
用自身视角反观自己,能保证我们的行动与目标一致,不会发生偏离。但是,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这种视角容易让我们陷入当局者迷的困境。
比如,我们做事情的目标是对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改变,而自己此时还用之前的思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已经行不通了。这就是“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缘故。这时,我们就需要启用旁观者视角,来解决问题。
从旁观者视角观察自己,是站在他人的角度观察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它的好处是避免因个人情感和偏好而做出误判。以他人的眼光审视自己,可以更冷静、更客观地看待自己和看待问题。
比如,回顾一下自己最近的一次工作和经历,以旁观者的心态问自己:你做这件事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别人?这个方案是为了满足谁的需要?你做的这个决定符合市场需求吗?回答这样的问题,可以让自己跳出当局者的思维局限,发现问题背后不易觉察的线索,让自己的思维更缜密更完善,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了解自己的内心和情感状态,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别人的想法和观点,从而改进与他人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让人际关系更加圆满和顺畅。
经常反思自己的人成长比较快。他们不过度纠结于自己的失败和错误,而是从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中汲取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和能力范围。
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常常使我们因压力或焦虑而迷失方向,平时养成经常反思的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它能让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开各种诱惑,及时调整方向,让自己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