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论文的炼成
论文小白写论文实在太愁了,图书馆憋一天,才写 10 个词,憋好多天,也才几行字!
怎么办呢?其实我想说,也许是因为没有掌握合适的论文写作顺序。
我们都知道,论著类科研论文包括的几个基本部分――摘要,引言,材料方法,图片,结果和讨论,致谢,参考文献。
但是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并非一定要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写。为了提高写作效率,我们可以优化这个写作顺序。
作为老司机,我一般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就可以把文章的思路捋清楚,从而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推荐的写作顺序:
统计作图―材料方法―图注―结果―讨论―致谢―引言―摘要和关键词―参考文献
统计作图是最关键的,但也耗费时间最长的。
平时做实验的时候就要一边整理着数据和图片了,等到把论文需要用的全部图片成品都整理好后,论文需要写什么,也就一目了然了。
材料方法其实什么时候写都可以,但我习惯先写。
因为这部分非常简单,写起来也很快,当你在短时间内写出很多字的时候,也会获得一种成就感,激励自己继续写下去。
图片做好后就开始写图注。
图注别看内容少,写起来一点也不轻松!因为很繁琐,包括统计的数值,应用的统计方法,P 值等等一些非常细致的内容。
但是,写完图注之后再写结果就更加容易一些,因为你已经详细地分析了所有的图片和数据,对于结果的阐述可以说是了然于胸了,只需要整理条理和逻辑,用英文表达出来就行。
写完结果,讨论部分才是一篇论文的大魔王!
先别急着动笔,去阅读文献。集中几天时间,精读相关的文献,边读边做笔记,为你的写作做知识储备。不仅要读一些与你的论文观点一致的文献,还要看一些与你的观点相左的文献。
当阅读达到一定数量之后,自然会有一个写讨论的思路,再参考自己做的笔记,这个时候再去动笔,就能够「下笔如有神」了!
写完讨论文章已经完成了 2/3,这时候再去写引言。
引言与讨论的内容有不少类似之处,只是结构和侧重不同。再参考阅读的文献和笔记,引言的写作也不会慢。
引言完成后最后写文章的摘要和关键词。
这时候文章的雏形已经完成,摘要和关键词就是提纲挈领的作用了,是文章最关键内容的浓缩,所以最后写比较妥当。通读全文以后,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一个提炼,提取 1-5 个关键词,并进行摘要的写作。
参考文献可以留到最后整理。
在写作过程中遇到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就先把文献的标题附在后面,等到文章写完之后再用管理软件,比如 endnote,统一整理,又快捷又方便。
最后还有几个写论文的小 tips:
1. 论文集中时间写,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战线拖太长思路被打断,反而不好。
2. 给自己指定一个 Deadline,规定每天至少写多少字数。比如一篇文章大约 5000 字,每天 500 字,那么只需要 15 天就能完成了。
原创: summer 科研论文时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