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幸运这两周有机会参加了心理咨询的朋辈督导,一周一次,都是担任反馈者的角色。
第一次本来我只报名旁听,没想到有一位反馈者临时有事不能参加,我勇敢地立即报名,争取到反馈者的角色。
原来反馈者不只有机会询问疑点困惑、参与角色体会,还能提供观点和干预手法,实在是新手咨询师的绝佳练习机会。
练习开始之初,我按之前学习到的职业规划咨询的手法,先列出现状、期待、应对、障碍等信息。很明显这样有助于理解整个案例,然而随着讨论的进行,我发现这远远不够,需要同时快速理清中间的关系,然后得出自己的观点想法,并按督导目标给出建议。
因为对督导流程不了解,所以几次发言都有点对不上号,感谢主持人的善意提醒,在不同环节反馈不同的内容。终于在最后一轮的发言中,我将自己想到的点以循环提问的方式说出来。同时从不同反馈者的发言中,体会到不同流派咨询的观点和干预手法,非常获益。很开心,在磕磕碰碰中我完成第一次的练习。
接下来第二次朋辈督导,我稍微熟练了一些,这次还有清晰的流程指引,我的反馈角色更顺利和入戏。这个案例在我的角度更适合运用家庭系统治疗。家庭系统治疗更注重系统思维,按赵文滔老师的说法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系顺了,一切都能迎刃而解,而这案例恰恰是因为关系而出现的问题。
精神分析着重的是来访与咨询建立的关系,通过咨询师的涵容给来访者好的投射,让来访者建立新的关系模式。
家庭系统治疗讲究的是从系统中看问题,从关系中调整。让来访者的系统得到改善,整体发力,而不是单打独斗,从这个角度看,家庭系统治疗似乎效果更好。
有点扯远了。
开心的是,我开始从系统的角度看问题,也更多地使用地尝试循环提问,同时受督者也因此获得一些新的思路。
朋辈督导就是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现实应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