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金兽读书
导读三十|《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导读三十|《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作者: 罗益明 | 来源:发表于2020-01-20 09:19 被阅读0次

    花了一点时间,迅速刷完了樊登先生最新出版的这本书籍,其实,自己之前也读过樊登先生的书籍,那就是他之前出版过的《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只是自己在读完那本书之后,略微有点失望,而且在当时自己也曾专门撰文评价过那本书,不过是在各类书籍中选择性挑选几本,并讲解这几本书籍知识的汇总罢了,几乎很少见到作者樊登先生本人在读书历程中的创见。

    至于这一本书,号称是樊登先生多年来讲书秘法的大揭露,我想,可能有不少樊登读书的忠实粉丝会对本书充满着强烈的期待,恨不得读完这本书,就能习得樊登先生讲书秘法,从而也化身为一位成功的讲书人,但对于我而言,本书要表述的内容尚在其次,最关键的是自己想透过这本书系统总结与反思一下自己既往的读书历程。

    我或许也得给热衷于本书的忠实粉丝泼下冷水,当然,这也仅代表个人拙见,那就是与其不断去总结与学习别人读书方法的书籍,不如自己一步一步去总结自己既往读书历程中的方法与心得。也许就是在参考别人读书方法的过程中,就迷失了自己读书的天然指南针。

    我也曾在某段时间,搜集了一堆讲读书方法的书籍,也看了其中一些,但最终却并没有见到何等读书成效,反倒遮蔽了自己过往读书之门道,直到自己在验证那些方法的过程中,果断选择放弃,并结合自身实际以及过往读书经验去思考总结属于自己的读书方法,才让自己在阅读世界中的好奇心摆脱了束缚与压抑,重新获得了自由。

    因此,在品读樊登先生这本书时,虽然内容主体会依靠作者原本的思想观点与内容逐一展开,但个人却也会谈及自己与作者相悖的思考观点,读书经验,这并不代表我要证伪作者的读书方法,只代表个人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


    在这本书中,个人最大的观感就是作者是按讲书稿的形式在创作这本书,本书从头到尾,全都是口语化的表述内容,因此,非常浅显易懂,我也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完了这本书。在我看来,可能本书能够覆盖的群体范围要超过之前任何一本讲述读书方法内容的书籍。而且本书内容结构以及思想主旨非常明确,基本上就是可以按着章节结构顺藤摸瓜,直接理清楚本书的思想脉络。

    那么,我们就来好好理一下本书的思想脉络,在引言中,作者认为读书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而书也是日常生活中大多数问题的解决窗口,这一点,个人非常认同。

    我自己也算是被读书改变生活的人,当我自己读了南怀瑾先生一系列著述书籍后,内心深处就涌现了一种“传千圣心灯,续道德慧命”的信念,也曾秉持这一信念,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也曾做过某些失败的实际行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那段时期的阅读让我获得了新生。

    至于谈到读书解决实际问题,那可能是在上大学后,在这期间个人拓宽了阅读视野,读了一些商业,管理,心理学等工具类书籍后,发现这些书籍提供的较为科学的参考方法,确实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碰到的棘手问题,提供解决的思路与技巧,这让我体验到了有些书确实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

    不过,我对作者在引言中认为讲书可以给他人带来改变,这一点比较怀疑,在我看来,只有这个人内心真的涌现出了某种想改变的动因,才有可能在机缘巧合之下,透过某本书发生思想上的某些改变,至于行为层面的改变,那就得另说了。

    对于引言,暂且先讨论这么多。接着,我们一起走进本书的正文主体部分,我选择的方式是按照作者既定的章节结构概要性的论述。


    在第一章节中,作者有三个论点,第一,阅读是大众反脆弱的武器,所谓反脆弱,按作者说法,就是在不确定性中获益。所谓在不确定性中获益,作者举了一个例子,玻璃杯跌在地上,碎了,铁球跌在地上,受损,乒乓球跌在地上,弹跳,乒乓球,就是描述反脆弱的状态。

    如果到这那不理解,那我再举一个例子,这种励志故事,大家可能都见过,某某同学,本来班上倒数,突然家里发生了变故,他就开始努力学习了,成了尖子生,这种类型的人就具有反脆弱的能力。当然,对于普通人而言,如果天天要靠变故来获得这一能力,那人就不要活了,作者觉得,普通人,努力,认真读书,就行了。

    第二个论点,读书可以让人从单向度变为多向度。其实,按大白话来理解,就是思考看待问题时,不会死脑筋,一根筋,会有多种观点,角度,工具看问题。

    第三个论点,讲书是最高效的沉浸式学习方法。所谓沉浸式,就好比一个人玩游戏一般,完全沉浸在游戏的剧情,场景体验里,忘记了外界的一切事宜。

    读书,也会有这种体验,我记得自己在初中,某节自习课读《方与圆》时,就一下子仿佛陷进书中去了,老师来到身边都没有发现,这也有点类似读武侠小说,或者网络文学。

    在这里,作者觉得,对于自己读过的这些书籍,如果不用讲书的方式输出,那么可能就只是停留在看了,就只是看了而已,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与思考。所以,选择把一本书讲出来,就能沉浸且深入的学习书中内容,至于如何讲书,后文会谈及。

    第二章节,就是讲述作者如何走上讲述之路的,有哪些曲折的经历,故事,以及自我总结的讲书方法等等。我之前对作者如何走上讲书之路确实挺感兴趣的,那么在这一篇章里,可以看到作者走上讲书之路的偶然与必然。

    那所谓偶然,就是一方面作者觉得无聊空虚了,就想读读书,解解乏,另一方面,自己面对采访的那些大学者,张口闭口就引经据典,而作者却对此完全属于一无所知,这让做作者萌生了阅读的意识。在阅读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发现了自己具备讲书的硬实力条件,以及人们对讲书这一迫切需求后,就出现了樊登读书。

    在此处,很有意思的是作者谈到自己的一次讲述危机公关的经历,他不过就是买了三本危机公关的书,拜读完了之后,就开始讲课,每次讲课收个5000-1万元,就这还讲了十多年。

    而所谓必然,就是本书讨论的具备讲好书的硬实力条件,首先,作者在大学期间辩论队时训练的正确练声方法,可以让自己长时间讲课嗓子都不会哑。其次,辩论时对思维逻辑的训练,以及对时间及话语节奏感把控的训练,让作者讲书时可以发现书中逻辑体系以及很好的控场以及控节奏。最后,就是在央视的经历,让自己学会了幽默。对于这三点,作者在书中也交待了相应的训练方法。

    但对于我而言,读这段其实更大的启发是作者在每一阶段的成长过程中都积累了某一技能,最终各种经历所塑造的技能叠加在一起,才有了这一必然的结果,那么对于我们而言,我们又在自己的某一阶段过程中积累了那一技能呢?是不是能够最终贯通并叠加在一起呢?


    第三章节,谈论的其实就是作者选书的标准与原则?樊登读书不是一年读五十二本书么?那到底怎么选出这五十二本呢?作者提供了两个方法,第一,就是TIPS原则,t就是方法论,i就是新理念,p就是实用性,s就是科学性。第二,就是根据作者个人提供的科学性与建设性选书。

    我简单谈谈科学性与建设性,所谓科学性,就是指这类书的作者是经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并花了很长时间,潜心研究才最终得到这一本在此学术领域公认的著作。而所谓建设性,就是指在当前科学背景下,一些人将其人生经验以及智慧的总结,给人的生活具有一定的启发性以及建设性的书籍。

    其实,在这处,我也想略微谈一下自己最近的读书历程,本来自己是打算每读一本书,就去写一篇书评,可在写着写着的过程中会发现效率太低,同时,有的书籍以我目前的知识水平压根无法写出来,更为有意思的是在我看来有的书籍根本就无法用书评的形式呈现。

    对于一个普通的阅读爱好者而言,他面对的书籍世界是何等之辽阔,终其一生,又能读了多少书籍,但我又过于贪心,总想将这片世界的瑰宝一一看尽,所以,对于我而言,目前放弃了每本书都写书评的想法,而是坚持自由原则,觉得能写则写,不能写,那就不能写。

    在我看来,所谓不能写的内容,大部分可能跟z治有关,其次,就是这本书学术性太强,参考文献多得让你根本无法下手,最后,就是这压根是本烂书,烂到连评价的心情都没有等等。

    第四章节,谈论的主题就是如何读懂一本书?在作者看来,这跟理解力与自我反刍有关。那怎么去提高自己的理解力呢?在作者看来,那可得具备这些基础通识:经济学,心理学,国学,管理学,逻辑学,哲学,人生经验等等。而所谓自我反刍,那就是读费脑的书,并同时以思维导图,或者书评等形式作读书总结。

    有不少读国学经典的人认为读懂一本经典,就是采取书读百遍的方法,那么就会其义自现。但实际上,这群人忽略了几个问题:第一,白话文与文言文的脱节,第二,是否积累了足够多的现代社会各专业的常识?第三,读经是开启心智,还是思想nv化?


    第五章节,谈论的是如何解构一本书?第一,思考清楚这本书到底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第二,熟悉写作背景,第三,书中提供了什么解决方案?第四,就是把书中的概念定义部分,问题严重的部分,令自己吃惊的部分,出现递进关系的部分,转折以后的部分,收到心灵冲击的部分,趣味故事部分作为重点记下来。

    在我看来,这套解构书籍的方法,是跟之前谈论的樊登读书选书的标准与原则相匹配的,而这也成了他所适用的边界与原则所在。而且,在我看来,每本书的章节目录,就是作者自己解构一本书的初步原则,而对于那些没有将思想主旨体现在章节目录的书籍,自己可以从原文当中勾勒出一套自洽的解释逻辑,实在勾勒不出,那就简单看看就行了。

    第六章节,谈论的就是如何组织一个讲稿的方法,在作者看来,首先,要确立两大原则,第一,以原本为依据,第二,再创作,其实归结起来,就是你怎么把一本大家都不怎么能够看懂的书,透过你通俗易懂且风趣幽默的表述,让大家都能明白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

    但是讲述别人的书籍,有几点注意事项:第一,原文讲得好,直接讲原文,第二,利用故事把书中某个道理表述清楚,第三,切忌注水,第四,切忌改变作者原文观点,第五,根据书中逻辑,有意识的侧重表述,第六,开篇就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第七,对要讲述的部分,作充分的论证,第八,画个思维导图。

    我比较认同作者讲书时以原本为旨归,拒绝注水的态度,但这并不代表有自我判断与思考以及知识延伸的过程就是注水,只是说,在注水走向注金的这条道路上,需要一个人拥有大量的阅读背景以及专业知识做支撑,在我看来,这条路,可以一步一步的攀登,不必奢望一蹴而就。


    第七章节,讨论讲书前要做好哪些准备?第一,复盘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围绕书中最有价值点开始展开。第二,不取悦观众,但有技巧的与观众互动。第三,站在听众角度思考问题。第四,在优质的电影,相声,演讲里学习人物讲话的节奏。第五,不断拓展与延伸自己的知识边界。

    对我而言,自己有时也讲书,可以参考其中的观点,但我更喜欢写书评,因此,在这里,我便不再多做讨论。

    第八章节,就是讨论作者的输出方法-思想导图。作者绘制的思维导图,第一,是用自己理解后的语言总结的,第二,有自己的一套自洽的解读逻辑,这是最关键的。不过,也不一定非得用思维导图,我之前也尝试用过思维导图,但并没有我自己在电子阅读过程中划线导出再思考来的便捷,这是我的知识输出方式,仅供参考。

    全书内容到这也算是完结了,这也是算是自己对快速刷完本书之后的复盘,其实写这篇导读的经历,说来也挺有意思的,因为自己写完导读的时间是读完全书时间的几倍之久,不过,这也没关系,我也透过写这篇导读,畅谈了一些自己阅读的心路历程。

    虽然我自己并不能算是樊登读书的忠实粉丝,也几乎不在这平台上面听樊登读书,但我经常推荐樊登读书的内容给周边的朋友,这并不是表示我不认同他的讲书逻辑,而是因为我已形成自己的一套读书逻辑,我愿意以我的这种方式去读书并把自己的心得表述出来。最后,我特别希望,在这条读书道路上,希望能够与更多的书友,一起同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导读三十|《读懂一本书:樊登读书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fd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