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妈妈是因为要解决儿子成长中出现的问题而向我咨询的。妈妈介绍说自己的儿子今年13岁,去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当地最好的初中。可是现在,儿子的成绩不仅滑坡滑得厉害,成了班上成绩较差的学生行列,而且越来越贪玩,甚至和校外的孩子交朋友,越来越偏离学习的轨道。如今好像有了早恋的问题,不用心学习,老师几乎天天向妈妈告状。
在讲述儿子问题的过程中,妈妈又气又急,不明白小学时那么优秀的孩子怎么成了这个样子。无奈的妈妈说自己实在没办法了,非常疲惫。自己下午又去书店买了全套的数学辅导要点材料。我问了一句:“是儿子让你帮他买的,还是你自己要给他买的?”这个妈妈说了一句话:“都不是,是我买来自己学习的,这样我就可以辅导他了。不然,成绩这样下去怎么行啊?”
这是一个我没有料到的答案。孩子成绩差,妈妈要自己先学会了教给孩子。将来孩子工作做不来,妈妈也会研究孩子的工作帮孩子吗?我和这个妈妈一起做了一个探讨。造成孩子如此状态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分析。
第一,早恋问题。妈妈判断的因素是淳朴的儿子爱打扮了。以往让孩子洗漱要催几遍,还总是不情不愿的。现在即使是睡到床上若想到没刷牙还会起来去洗漱。对穿什么衣服,理什么发型也很在意。有时候会问妈妈:“看我帅不帅?”
青春的孩子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尤其是异性眼中的形象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就像半大的公鸡要长光鲜的羽毛一样,男孩子开始注重自己的外在的形象,甚至炫耀自己的形象,开始在意别人的评价。他们的自尊心比以往都要强的多。所以从这些方面判断孩子是否“谈对象”有点草率。如果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随着生理的成长变化,心理不曾成长,做妈妈的倒应该关注一下孩子心智模式的发展问题。
第二,成绩滑坡问题。我了解了一下老师的个性,以及老师和孩子的关系。妈妈说老师是个非常强势的老师,管理学生说一不二。我问她,儿子会不会因为老师的强势而不喜欢老师。妈妈无奈地说:“岂止是不喜欢,都已经在恨老师了。老师天天给我发信息告状。”
我们分析一下,一个小学时一直成绩优秀的孩子,原本是很少被老师批评的。到了初中,遇到强势的老师总会有点不适应。成绩出现起伏原也正常。关键是在孩子成绩不稳定的过程中,孩子身边的大人对孩子的态度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喜欢做一件事,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无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做这个事情的情绪体验是愉悦的,感受到开心自在。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自然愿意在舒服的事情上多投入。二是做这个事情能给他带来成就感价值感,让他感受到做这个事情的意义。而孩子当前的成长任务是学习,在学习这件事上情绪体验主要来自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在家里做作业时的体验。学校里代表学习的常常和老师带给的感受有关。所以经常会有孩子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而不喜欢某门功课,也有孩子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努力学习的情况。这个孩子遇到的老师强势独断到已经让孩子产生了“恨”,我们可以想象孩子会不会喜欢去学校,会不会喜欢听老师讲课。即使是坐在教室里貌似专心听课,效果也会打折扣的。
在家里,从妈妈买教材的事情看,这个妈妈是个非常负责任的妈妈。在很多妈妈的心目中,负责任就代表着多关注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的学习。而“关注”往往成为对孩子学习的管理。在孩子做作业的事情上,负责任的妈妈常常会提醒、督促孩子去写作业,会严格要求孩子作业品质从而有更多的批评指责,会看到孩子写作业时的状态不够专注用心。妈妈们总想通过严格的要求,更多的关注让自己的孩子优秀些,更优秀些。岂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常常让孩子对作业心生厌烦,从而开始拖延应付。
聊到这里,这个妈妈说:“哎呀,我都是这么做的。”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因为学习被老师批评,回到家里因为作业被妈妈指责,学习的感受性对于他怎么样呢?他会怎么看待学习这件事呢?学习的动力从哪里来呢?如果不是自己心甘情愿的的学习,硬生生被辅导出来的好成绩又能保持多久呢?
第三,关于孩子和校外孩子交朋友的问题。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因为孩子在学校里不被认可,在家里不被认可,而校外的那些朋友反而能够让他获得友谊的温暖,感到被理解被需要?最怕的是老师批评孩子,妈妈和老师又结成同盟,孩子家中得不到成长所需要的支持、理解、信任和尊重,他自然有他获得的渠道。而交往那些认同他的,不会指责他的人,就是排遣压力的方式。
说到这里,妈妈说:“我不仅是老师的同盟军,而且每次老师发来告状的短信,我都会转发给儿子。看来正好做反了啊?”这样做的结果只会让儿子更恨老师,让儿子在妈妈和老师面前更没有尊严。家里没温暖就会向外求啊。我认识的早恋的孩子几乎都是和父母关系出现问题的孩子。所以,修复和孩子的关系,重新获得孩子的信任,让孩子在父母这里得到温暖,孩子才会回到成长的正路上来。前提是,妈妈把孩子成长的任务还给孩子,不要总想着替代。这样不仅解放了自己也解放了孩子,让孩子能够有机会承担起自己成长的责任。
妈妈忽然发现,自己做的很多是事与愿违的,是我们大人把孩子推到了我们培养方向的相反面。但愿这位妈妈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养方式,做出调整,重新获得孩子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我们的教育策略才可能发挥效果啊。
网友评论
替孩子着急,替孩子和老师处关系!但总是事与愿违,与老师走的近了,孩子感觉到会更加反感!反感老师反感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