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自己在2021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是《活着》,和目前生活有点久远的悲伤的故事,却让我内心有无数的感慨。
当初是被《活着》的名字打动过,但一直没动力去看余华的作品,感觉还是太苦情了,过去的那个艰难的年代,就让它过去吧,现在日子过得挺好。
但2020年底的时候,在不同地方都听到了讲《活着》,总结2020的时候,也确实觉得太不容易了,萌生了想看看余华把“活着”两个字当做书名,主人公的生活到底活着有多不容易。
吴军老师的一个观点,说“阅读可以让我们知道活到极致是什么样子”,我就想看看活着里的主人公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不是在我的想像里。
读《活着》有点像去探险,看看作者的深度和自己的想象差距有多大。
书到了却因为忙没空去读,先在得到听了电子书,20分钟听完的时候,觉得这个人是有点太惨了,作者让富贵全家都死光,留他一个人在这人世间,想表达什么呢?我还是不大明白,暂时存疑。
没想到,我妈已经读完了《活着》,妈妈空的时候会从我的书架上找书看,一般都先问问我是讲什么的,判断一下是否有兴趣,我记得当时她问的时候,我说这本书是写你们那个年代,缺衣少食的时候的事情,妈妈饶有兴趣,空了就翻看。
没想到她着了迷,读到说公社的时候,就跟我们讲当时就是这个样子,读到自然灾害,说当时听姥姥说是什么样子的,连读到书中的小男孩没鞋子穿,跑着上学的事情,也要念给我女儿听,告诉她现在有多幸福。
妈妈的介绍又吸引了我,终于在有点空的时候,拿起了《活着》。
当我进入作者介绍的世界,就不再是个旁观者,而是和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随着他们命运的起伏,仿佛跟着回到了当时的情况,那个小小的,贫穷的村庄,仿佛是我记忆深处的一个地方,我也很熟悉,那里住着福贵一家人,家珍、凤霞、有庆、二喜、苦根,那么鲜活地从书中走出来,真挚而热烈地演绎着他们短暂的人生。
我都能感觉到有庆从村口那条小路气喘吁吁跑回来的样子,也能感受到凤霞紧张地脸红表达不出来的窘态,也看见了苦根坐在门前等爸爸来接又盼不到的失落神态,最后还有富贵赶着老牛耕田的背影,如同一切在同一片土地下生活过。
作者的伟大,不在于写出了多鲜为人知的故事,而是能把一件件小事,写到你能真正感受到,写活了,写进人们的心里,余华就是这样一个作家。
厉害的作者是把苦难展示给你看,但不矫情,不点评,不渲染,就让你自己去感受,去琢磨,去思考,仿佛与它无关,可是他就是这个故事的始作俑者。
很久没有读到这么深入人心的作品,读完思索良久,人生实苦,但还要好好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