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晚,带着感冒必须早睡的情结,我老早躺在床上,放下手机,想着拿本书来催眠。散文类的书籍,我少看。不是读不下去,只是经常读不懂。就好像你看一部电影,每个情节你都知道发生什么,但是看完后,却很难激起心中的涟漪。为了达到“催眠”的效果,我拿起了好友双十一为了凑单,送我的《你是人间四月天》。原本想着,看到药物发作,就自然睡着。可是从翻看之后,却像是陷入了林徽因的世界,一遍一遍地说着:“精彩”。
书里面的文字所映射出来的景象,就像一个人,用一帧一帧的画面和声音,向全世界表达你心中曾经想说,却又道不出的情感。用文字戳进了你的心底,引起你的共鸣。你只有在书的对面,一次一次的点头,一次一次的代入自己的情感。看了一半,我马上发了条微信给好友,告诉她这本书太精彩。好友却笑着回复:“少年,你多情了,好事”。
我笑了一下,“多情了”。
大学至今,看的最多就是人物传记以及工具书。人物传记,是因为我喜欢从文字去感受一个伟人的温度和深度,当然这很重要取决于当时对历史的好奇。工具书,是为了学习,主要是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最反感的,总是散文。文字优美,却总品不出其中韵味。久而久之,对此类书籍,基本一点不碰。可偏偏昨晚却又好像读懂了,也似乎爱上了。读出书里面的苦楚和细腻的感觉,挺感人,挺美妙。
好友说,人一多情,散文读起来会有感觉。看来,我是“多情”了。
这里的“多情”不是情绪的冗杂,是对待事物有着情感,赋予着深情。阅历的“加深”,情绪的“累积”,自然对待事物就会有更多的触角,进而才会赋予深情。
多情地去感受每本书中所带来的复杂情绪,去体验另外一种人生。我希望我能一直多情,抱着对万物皆成诗的幻想,去对待每个美景。我希望我能够多情,可以偶尔抛开琐事,做个乐观却赋予深情的痞子文人。
“多情”应该是人的一种境界、一种情怀或是一种信仰,就像徐志摩说的,他对事对物有着诗意的信仰,这是一种多美的境界。
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诗意的信仰是建立在五斗米不折腰的情况。其实倒真不全是。其实每人能阻挡我们这样,只是自身的情怀、阅历和思想,不一定能够拥有这种情怀。
读不透,读不深,是因为没有体会。想不明,想不懂,是因为没有经历。经历多了,看得多了,思考广了,书读得就深了。没有一定的情怀,就不懂得去体会文中的感情,体会不到生活。书无法到达内心,自然无法激起涟漪。 这就好像人间四月天一样,年年相似,却人人不同。
人生百变,生活不易。需要诗意的信仰,认真以待。
读完了,你也懂了吧?我估计你应该准备叫外卖了。(这才是本文的重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