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亦何欢,失亦何苦

作者: 余左 | 来源:发表于2021-09-10 02:21 被阅读0次

    无论是得还是失都是缘分的生灭所致,但人往往欣喜于得,而伤感于失。事实上,这一切都只是情绪的假象、自然的圈套和造化的捉弄而已。

    在纸上画上一个点,无论从这个点连一条直线到任何方向,最终它将落在白纸的哪个边缘,都是早已注定了的,这与生活中的事没有二致,是同样的道理。

    人如果能坦然地接受结局、接受命运,也不会生出如此多的悲欢离合,不巧,人偏偏有七情六欲。情感很多时候是理智的敌人,有时结局早已注定,或已成事实,可它偏要在里面不停纠缠,甚至至死方休。用《流浪地球》人工智能莫斯对刘培强说的最后一句话来说,就是“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的确是一种奢求。”

    那为什么人非要有情感呢?一切都按照理智来生活不好吗?佛家正是这样做的,为了救人脱离苦海,佛家直接摒弃了人的情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情”之一字正是人痛苦的根源,所以佛让人放下一切,直到把“放下”这个执念也放下的时候,人便可得到解脱。

    佛家告诉我们一切都是一场空,追求来追求去,最终不过是竹篮打水,而道家走得更彻底。“空”,尚且还有一个过程,还有一种依托,“无”,直接就是绝对的不存在。“道生于无”,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无”里面生出来的,所以人最好不要往前走,越往前走越是背离大道,人最好的做法就是回归原始,能回归到什么时候就回归到什么时候去,最好是回归到猴子还没有变成人的那会儿,餐风露宿、茹毛饮血,才是人最快乐的时光。

    只有儒家最老实,但也最真实。无论是佛家的空,还是道家的无,都是在否定现实,否定人是情感与理智的结合体。“存在的即是合理的”,如果人的情感是需要被否定的、被排斥的,那么在千万年的进化史中,早已被去除。如果没有被去除,也没有被淘汰,那么在这么漫长的历史中人又如何能生存下去,并且最终成长为万物之灵?能不说它是合理的吗?

    儒家直面人理智与情感的纠缠,告诉人解决这种纠缠其实就是做人的根本任务。它不怂恿人遁世隐修,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认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工作,时时事事,修行无处不在。

    事实上一个去除了情感的人,已与机器无异,整天只能按照既定的路线行事,这样的世界缺少色彩,也缺少生机。

    情绪有时是理智的敌人,有时也是理智的催化剂。一件事刚开始实施时都是“兴之所至”,之后才是理智的坚持。爱情也一样,刚开始时如胶似漆、缠绵悱恻,等到结婚后才发现是搭伙过日子,这时的状态更多的是依靠理智的坚守,否则不爱了便各奔东西,这世上基本没几对能白头偕老的夫妻。

    这样想来,情感之于人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是人一面想要它的好,一面又厌弃它的坏,难免有些强它所难。

    说了这么多,不过是想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正常,可正如上面所说,理智永远在与情感纠缠,此时内心的情绪也像翻江倒海一般,不可遏制。得亦何欢,失亦何苦,这八个字对于一个毫无情感的人来说,就像从兜里取一件东西那么简单,但对于我或者我这样的人,仍需要继续隐忍和修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得亦何欢,失亦何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nhg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