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个孩子的教育叙事 他只是智力轻微损伤
最近被一个叫鑫的孩子烦透了,好些年没有这样了。开学初,班上的许多孩子就告诉我他弱智,脑袋有问题。听到这样的话语我很敏感,大脑就是拒绝。我不让孩子们说这样的话,否它定存在。我想他会友好地和老师招呼会热情地帮助老师,动作也比较快,特别是关于电脑方便的操作,在U里面寻找课件,比我还快。字也写得漂亮,当然错别字很多,朗读遇到许多不认识的字。让他写作业,他老是跑回家。
时间一长,不好的表现更多了:上课老爱跟别人说话,尽管别人不理他,他依旧如故。更喜欢找女同学取乐,拉拉她的辫子,到书包里面去翻找她的东西。下课的时候一个人会到处走,串了很多个办公室,到处随便摸一摸,看一看,其他班级的东西被他弄坏了两三次。……
现在因为他我更确定了许多叫鑫的孩子都是比较有故事性的。让他回答问题,他总是要别人悄悄的告诉他答案之后才敢回答出来。听说以前的老师常为他犯愁,不爱再搭理了。久而久之,老师和同学们认定他是不行的,什么事都不会之类的。
一定是许多原因使得这孩子在智力,情绪,道德等方面出现了异常,甚至畸形的表现。
我想这个根源的形成主要是在家庭。当然也有老师让孩子感到自己没有希望。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意义在于:让真正低能的孩子也感到自己是有希望的,也能够享受做一个高尚人的快乐,享受到认识的快乐,享受到智慧劳动和创造的快乐。
今晚阅读着于永正老师《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文中讲述了一个读二年级的女孩的故事。一天放学回家后对妈妈说:“妈妈,明天我不去上学了。”“为什么孩子?”今天上课老师没向我提一个问题,甚至没有看我一眼。”我的脑海子又冒出了自己与鑫相处的许多画面来,我在意他,我鼓励他,我也批评他。不存在于老师在这个案例所说的老师没有在意他。我不知道这样联系评定是否正确。继续往下读,我注意到于老师在文中提到了美国教育家托德.威特克尔的一段话:
不强求你喜欢每个学生,但要做出喜欢他的样子。如果你的行为并不能说明你喜欢他们,那么你无论多么喜欢他们都没用。但是如果你的行为表现出你喜欢他们,那么,无论你是否真的喜欢也无关紧要了。
反观自己与鑫的相处是不是不够让他体会到我对他喜欢的温度呢?头一个月,每次他遇见我总会表示出很喜欢我的样子,与我招呼。我也传递一个老师的爱,每次总会关心他,提醒他什么的。尽管他常常做出些出格的事情,比如把后桌的女同学弄哭了,我开玩笑说:你是不是喜欢这个女同学?你要是喜欢她,你得每天给他备好吃好用的东西。还有他不写作业,常常会拿同学们的东西。我利用他不在教室的时候告诉同学们他这样的情况,他难教,成绩不良落后,根本的原因在于教育 因主要是在于家庭,早期的时候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爱,估计是父母没有很好地陪伴他成长,没有与他讲述故事,没有与他一起玩耍,他早期的思维没有得到发展。是最可怜的。同学们,不要生气和他计较,应该理解,鼓励,而不是伤害。
可是没过几周他的问题更严重了,说到少先队室和行政楼去拿东西,被抓到了。班主任与我配合得不错,他也是很有耐心的老师。
是不是这阶段我太忙了,没有真正的表现出对他的关心。特别他的第二个同桌,被他扰得不能安心上课,了几次后,我把他调到最后面去,因为后面的女同学筠主动表示要帮助他。可是好久不长,她也被他气得半死。不仅如此,还常常对前面的另外一个很乖巧不敢吭声的女同学动手。我把他周围的人都叫出来谈话,希望大家平时多关心他,多陪他玩,相信这样的,鑫就不会欺负他们了 。可是这样,他依旧如故地惹女孩子生气。后来我又给他调整了一个男同学作为他的同桌。现在他又影响这个同桌,让对方不安。
应该说他的智力发展属于轻微的损伤,可能逐渐以道德的问题形式出现。
根据教育家霍姆林斯基研究所得确定鑫的问题是在他早期的生活环境,当时生活环境没有给他提供足够的大脑发育极为需要的刺激。在孩童几岁的时期,他会提很多为什么的问题,如果这个时候成人回答得越多,孩子的兴趣就越大。他发现新的东西就越多,他就会越惊奇越快乐,大脑越会紧张的工作。儿童寻根问底的探索精神就培养了。如果我们成人对儿童的这种思维启蒙越晚的话,孩子就越迟钝,越难教育了。
对应着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来思考,我们可以确定鑫的孩子智力是正常的,只是发展比较弱。
这样的孩子如何来弥补智力上的发展呢?结合学习后的思考以及孩子的实际情况。我觉得可以这样来帮助他。
1.给予他专门教学安排,利用课余时间同学们轮流辅导,自己有空也随时辅导。
2.一两天提一个问题让他去弄明白。
3.老师多表达对他的喜欢,让他感受到你的爱。
4.让每个同学与老师一样多给予他爱、鼓励与帮助。
5.不要过多地强调孩子不停地读书,而是培养他们的智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教他学会思维。
6.让其父母弥补学校所不能做的事情。带他们到田野去去森林去河边,在孩子面前揭开大自然的面纱,教会他们提问题,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等。唤醒他还在打盹的大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