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一边洗漱,一边反思自己,一件自己该做、可做却一再拖延的极小的事,已经好几天被滞后了。其实就是从网上一个文库下载一些自己的文章,同事已经把链接都发给我了。
自己一方面在推后另外一项工作,看似有难度但实际上完全能轻巧化解的,而其中一个方法就是这些文章,但由于一直没有下载,总是觉得还没有准备好。
觉察到自己正在被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卡住,这个卡点正在给我制造更多的消耗。细细的觉察自己有些不耐烦,对这样的极简单的小事,几乎都不太想去碰。不是经常讲小大不二吗,为何有这样的一些小小的执着,甚至逐渐变成了一种被干扰呢?走过去就是海阔天空,所以我决定不再先读经典了,而是一定要办妥这件事。
洗漱完毕,打开电脑,迅捷的进入网页,一开始是密码不对,后来却找不到对应的位置。我很清楚这是一个很容易的事情,但偏偏就把我困住了。有些意思,考验我耐心的时候到了。于是再次打开网络说明,一条一条的核对,完全按照秩序,傻瓜动作的执行。这样终于搞明白了,也觉察到自己喜欢跳跃性和重点性的思维,但对于缺乏过程信息的人而言,彼此沟通的思维流会有断档的地方,这会导致那些非常相信我的人会明白我的建议,但喜欢某个卡点的人所被思想流卡在某个位置。“ 耐烦和踏实 ”(300)
这不是显而易见的嘛,可是对方偏偏不明白?以前自己会绕一个角度去阐述,有时效果并不理想,原来对方是认同我的逻辑和框架的,但困在了对方自己的思维流——某个流程节点上,而我已跳跃并没有觉察到有些人是一个动作接一个动作慢慢梳理的。一个卡点使我无法下载文件,虽然我很清楚下载文件只需一两分钟,却还是被卡住了,原来是借此提醒我,必须站在对方认知的角度去着力,才能彼此更有效的协同啊!
我静下来,找出那个卡点,按程序一点,不到一分钟就办妥了。这件事已然被我超越,放下一件事的同时,我开始反省自己对易做小事的这种不耐烦,这种求快和求大的细微的贪念,其实是一种极“巧妙”的干扰!顺应环境,顺应细节,但自己可以知道却不陷进去。
事情可以有大小轻重,可以有专业分工,但在内心的平台上是平等无分别的,只要有不耐烦的地方,哪怕是一个点,也可能创造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外境来,何必给自己和他人种下添麻烦的种子呢。
《清静经》中有“常应常静常清静”的名句,自己“应”的如何,常清静了还是扰动了心神不宁处呢?按“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转化一下,“既著不耐烦的小事,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惜哉!
莫被大事拉下水,岂可小事烦了心?觉察和清静而不烦恼的应对太重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