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闲着时我对家里的所有物品进行整理和归类。
首先我将家里的物品按照:药品;儿童药品;调味品干菜;新鲜菜;水果;零食;冷冻食品;洗剂用品;生活纸品……,一一分类列在笔记本上;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将哪些过期的或者快过期了,但是很久都不用的,和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东西都扔了,这样下来又扔了好多东西。
保留下来的物品,我仍然登记在笔记本上,并在后面写上数量;用完后,再将数量花掉;然后将每次重新购买的物品的数量在重新登记上去,两个月下来,翻来笔记本上记录的清单,除了水果和蔬菜,购买和消耗的数量在变化,其它物品的数量基本不会改变;比如,家里还有三瓶内衣洗衣液,当时是超市搞活动时买套装的,但是,由于不喜欢这个气味,就一直放在那里,还占地方,现在整理之后,扔了怪可惜,直接用它来洗家里人的袜子,也不错。
自从整理列清单后,大脑里对家里所有物品的数量已经了如指掌,每次出去买菜,超市里搞活动,大脑里首先蹦出的就是这个物品家里“有”或者“没有”;“没有”是否可以用别的物品去替代,可以就不用买了。
自从进行了整理,也发现了家里平时买的菜,购买数量和消耗次数最多的就是自己喜欢吃的菜,可以常备,便宜了可以多买;很久才买一次的,就是不太喜欢,可以偶尔购买;这样就不太浪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