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篇刷圈的文章---《妈妈层次越低,家庭越不幸福》,类似于这样哭诉体或者指责体的文章,越来越多。
当心理学越来越普及,当家庭教育成为市面上的热钱,“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本身的含义,妈妈已经不再是“伟大无私”的代名词,而社会对家长的责问更是欲加之罪,百口莫辩。
当我们的认知水平、生活水准越来越高,当我们对孩子的期待也越来越大,社会上很大一部分机构把缓解父母因孩子无法满足自己的期待而产生的焦虑作为商机,运营起来。于是,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如果,那些机构真的是客观、人道也就算了,很多都是为了吸引眼球的噱头,制造恐惧和焦虑,他们把家长“神圣化”,认为孩子的一切偏差都是家长“渎职”疏忽所致,因为父母的失职没能给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原生家庭环境,这不仅影响他的成长,还会殃及他的未来和下一代。
在这个辅导基调上,非但没能缓解父母焦虑,火上浇油让父母们更加恐慌了。对孩子不敢说不敢管,生怕哪一句不得当给孩子幼小的心灵蒙上阴影,断送美好幸福的未来。
1
还说原生家庭。
我们都知道,你降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里,真的是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随机,你无法掌控和选择,这就是已经被说滥的“原生家庭”。而它对你无孔不入的侵蚀和影响,更是让很多人唏嘘感叹。
18岁之前,原生家庭尤其是母亲对我们的性格、三观、道德准则的形成绝对相关。
但,父母也是人。
说到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难免也会追溯自己的原生家庭,去看我们自己的父母。
他们也许没有耐心,只会对你大吼小叫;
他们可能没有方法,只会对你动手打骂;
他们或许用词不当,总以为一些讽刺和挖苦会激起你的斗志;
他们总是抱怨,因为他们也期待得到在那个时代里稀缺的爱和接纳。
没错,他们确实并不完美,他们方法粗暴,他们确实在不同程度上对我们的成长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但他们对子女的爱确是真真不假,他们也只是尽己所能去爱自己的孩子,只是这种爱的呈现方式并不如你的期待。
你说,别人的爸妈怎么对自己孩子那么好?自己的父母为什么永远都做不到?
在原生家庭的微课里,我曾经讲过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做过的一个母爱剥夺实验。
实验将出生的小猴子与妈妈分开,分成两组由代理妈妈饲养,一个是绒布妈妈,一个是铁丝妈妈。在165天之后,铁丝妈妈饲养的孩子,都有不程度的冷漠和呆滞,类似于自闭儿童行为,公猴失去了求偶和交配的能力,母猴交配后,并不能很好的抚育自己的孩子,一些母猴对自己的孩子视而不见,有的甚至虐待和殴打自己的孩子。而绒布妈妈抚养的孩子,基本都可以正常的生活。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
1、母亲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这个世界永远逃不过“因果”定律,一个人的认知和行为,都是有出处和原因的。
如果你已经成为父母,你一定明白,虽然你知道自己并不完美,但是在孩子面前,你一定会尽己所能给到他们我们可以给到的一切。
我们有时也会控制不住情绪,难免失控大叫,但是,作为父母的你,难道不是在有限的能力下尽力做好自己吗?你的父母与你,又有什么不同呢?
因为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生活环境,父母也会因为他们的原生家庭的功能缺陷而造成自己的缺失。难道你要为自己的“不幸”刨上祖辈三代吗?
2
为什么要回望你的原生家庭?
重新看待自己的原生家庭或者“与父母和解”是自我成长的必经之路。
我们回望过去的幸福,感恩于父母的付出;
我们回望过去的伤害,让自己释放潜意识里积压的不良情绪;
我们与父母和解,在他们的生命里去感受、理解他们的行为偏差背后的成因;
这一切的“工作”都是让我们释然地放下过去,更坦然地与他们相处,我们得到的是内心的平静和正能量,然后带着觉察在自己的家庭里(核心家庭)妥善地处理情绪、冲突,用恰当的方式去展现爱与接纳。
我们回望,是为了知道我们为什么成为了自己!是为了改变和成长!这是一个成人,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拐点,也是自我突破、再次重生的关口。
可是,现在很多人“滥用”原生家庭,他们并不在阳光下去接纳影子,而是在阴影里抱怨没有得到该有的阳光!他们一切的失败、抑郁、焦虑都是因为原生家庭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滋养,所以他们必然发育不良而导致成为一个loser。
他们没有好的容颜和身材是因为父母的基因;
他们没有得到好的教育是父母没能力;
他们没有选择到好的伴侣不仅是因为出身不好,还有父母横加干涉。
自己脾气暴躁,是因为母亲在家里就是一言不合就吵架;
自己生气时摔东西、动手打人,是因为自己从小就在父亲的家暴里长大。
湘潭妈妈抱着孩子跳楼了,是因为她妈妈让她忍,全社会都谴责她的母亲;
父母包办婚姻,让女儿嫁给富二代被劈腿了,女儿埋怨是父母夺走了自己选择幸福的权利。
人的发展起始于家庭,显现于学校,最后成熟于社会。
18岁前,你无法给自己做主,但是成人后,你是不是可以自己做决定然后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呢?
当父母越界干涉的时候,你是坚定自己的选择还是依从父母的安排呢?
你没有勇气坚定自己的想法或是没了主意听了父母的安排,你要怨父母的干预还是恨自己的无能呢?
人生就像一个游乐场,父母给了我们入场券和基本的装备,进了场要玩什么、怎样玩,都取决于你自己。
当你看到自己的装备需要更新和升级时,你是自己努力突破和成长,还是站在原地抱怨父母进场时没有给你装备好一切呢?
作为一个成人,与其花时间为自己的“坏运气”找借口溯根源,不如正视你无法改变的事实,父母给了你资格和底牌,怎么打就是你的本事了。有时间嘚吧自己的种种不好都是因为父母,不如内观、觉察、修正自己。
3
写这篇文字,并不是为父母的偏差行为开脱,只是我们的父母也有他们自身的局限。
也不是为已经为人父母的你不去自我成长提供庇护,因为你可以选择并有义务为自己负责。
“原生家庭”也只是一个摆渡的工具,联结过去和未来,它让你重新看待观点中的过去,也让你接纳事实的现在,你会在这个过程中更接纳自己,不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更有勇气去改变、突破和成长。
当你能够坦然地拥抱你的原生家庭时,你自然也会为孩子营造一个功能健全的属于TA的原生家庭。
不要为自己没能成为完美父母而自责、懊恼和焦虑。只要你走在自我成长的路上,带着那份觉知和敬畏,允许自己或快或慢,遇见更好的自己。
你会让孩子看见,可以不完美,但从不放弃努力!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
请一定点赞,
等你来关注,
期待你的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