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阐释【语境】:
在公关语言学上,语言环境主要指语言活动赖以进行的时间、场合、地点等因素,也包括表达、领会的前言后语和上下文。
语言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从交际过程来说,听、读是理解语言的过程,属于接收信息;说、写是语言表达的过程,属于发送信息。理解和表达虽属于交际过程的不同阶段,但都受制于语言环境。
狭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影响最大。同样一句话,在这个场合由这个人说出,与在另外一个场合由同一个人说出,表达的意思可能不同;同样一个意思,在这个场合对这个对象说,与同样在这个场合对另外一个对象说,使用的语言也可能不同。一般来说,在口语交际中,有了狭义的语境,再加上谈话时的一些辅助性的非语言手段,如表情、手势、态度、语调等,要达到相互理解并不难。但是把语言写到书面上就不同了,孤立的一句话,如“你怎么回来得这么晚呀”就很难理解,是谁对谁说的?到哪去了?是责备、爱护,还是撒娇?这时就要依靠狭义的现实语境来理解。
广义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也有较大的影响。比如一个人说话粗声粗气,可能有几种情况:(1)对对方有意见;(2)刚刚生过气,心情还没有平定下来;(3)性格、语言习惯就是这样;等等。到底是哪一种意思,需要根据广义的语言环境去理解。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运用语言总是离不开一定的语境,就像植物生长离不开空气和水一样。因此,我们学习语言,不仅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语音、语汇、语法等有关的语言知识,尽可能多地掌握字词的读音和意义,更重要的,还要善于依据一定的语境准确理解语言和在特定的语境中恰当使用语言,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语言运用中,无论是朋友聚会、公司会议、演讲、辩论还是闲聊。
都需要明确语境。
只有明确了语境,你才能够知道什么该说,该怎么说?
因为,语境是一个客观的环境,是我们语言发挥力量的外在条件。
脱离 了条件,语言将失去独特的媒体,不仅起不到效果,更有可能使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比如,在一场会议中,原先的主题是甲乙双方洽谈合作,就重要的议题达成了一致,这时,与会人员依次发表看法。
此时,语境如何?
如果你是一个愣头青,在轮到你说话的时候
两眼朝天,说了一堆对于合作的担忧,对于对方的疑问。那么,你很可能会被打断、批评,你可能还会觉得委屈,为什么我一心想帮助公司出主意,却得不到支持,为什么轮到我发言却都不肯听我的建议?
那是因为,你没有理解你发言的语境:
甲乙双方就重要事宜已经达成了共识,此时你的意见已经不重要,依次发言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决策的公平民主性,而不是真的要你去对既定合作做建议。
那么,此时你该如何发言呢?
你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简单的表示对决策和合作的支持,对未来的期待,对客人的欢迎等等面上的话,然后将发言棒递交给下一个人。这种发言,对于你的形象不会由损害,并且快速明确的发言,会展示你的合作能力。
当然,如果你的责任心更重,或者想要展示下自己的思考能力,可就合作中尚不明确的1-2个小点提出疑问和解决建议。这1-2个小点的作用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此种发言可展示你的心思缜密,认真负责,给他人留下好印象,但是难度相对也更加的高。
同理,在某一个具体情境中,你的讨论主题应该始终围绕着主题而来,否则会被认为活在自我世界中、不明事理,不可理喻。
我们谁也不想被当作这种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