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句话我最先想到的就是2016年的时候,新技术是什么?我当时是怎么利用的呢?有没有利用新技术取得一点成绩呢?
我记得当时微信好像刚刚兴起,社群营销也初见成效,微信公众号里的文章还不太多,十万加的文章也还很少。我当时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微信群和知识星球,跟着关键明在知识星球里学习销售文案写作,朋友圈里的微商很多,微信群里卖课程的比比皆是。
我自己也试着在荔枝微课上面开了情绪管理和家庭教育的课程,还组织了一个比较成功的社群“思想夜宴”,用线上私董会的方式,在每周六下午三点到六点的三个小时时间,帮助很多朋友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同时还把社群中的讨论过程复盘之后,用写作的方式在简书上面日更,那一年我最多连续日更了260多天。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思想夜宴社群就超过了两百人。
还认识了很多大佬,推荐我到别人的社群里当暖场嘉宾。十群联播,计划二十分钟的内容讲了半个小时,当天晚上微信好友就被加满,害的我连续两周在清理微信好友。
现在看来我在当时掌握了微信、社群中的技能方法,甚至也学会了一些营销文案写作,以及社群团购策划,但是却没有用在商业变现上,白白的错失良机。
如今的新技术最炙手可热的就是人工智能了,除了国外的各种各样的大模型之外,国内的也都非常不错。包括百度、讯飞开发的很多智能写作平台,我也都使用过,效率很高。我也第一批加入了得到联合创始人快刀青衣老师开发的ai学习圈,在里面看各路大佬用人工智能技术解决各种工作生活学习方面的具体问题,很受启发,很受鼓舞。
自己也试着使用过一些模型,给一些公文写提纲。可是今天仔细面对这个问题来思考的话,我觉得自己也应该认真使用这些新技术,加持到自己的工作中。比如最近计划参加一个演讲比赛,大家都对我满怀期待,觉得我一定行。那我就更应该认真准备,拿出在部队见红旗就扛的劲头,争取第一名。今天下午先用人工智能列了一个提纲,这两天周末,再仔细想想,争取早点拿出初稿,尽快进入练习阶段,还要研究比赛规则,做出配套的PPT,既然干了,就一步步的做扎实,不留遗憾。
这也算是在具体工作中,锻炼自己适应和驾驭新技术的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