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商丘一所高校的校长火了。
在毕业致辞上,校长叮嘱他的学生:毕业了,学生们不应再做和父母意见不和就“Diss”不停的“小公主”,也不能做精神上没有断奶的妈宝男。
在被校长风趣幽默的言语逗乐时,我不由陷入了深思,因为“小公主”和“妈宝男”很大一部分就是因为父母造成的。
“这都是为了你好”
朋友张小姐最近很烦恼。她说,她和她妈妈越来越难沟通了。
张小姐是外企一名出色的财务主管,但是这些对于她妈妈来说,似乎毫不起眼,也不值认可。
昨天晚饭的时候,张小姐的妈妈又开始了絮絮叨叨:“人家刘阿姨的女儿菁菁在国外教书,拿的是年薪。你看你老是在这家公司耗着,得到了什么?倒不如去刘阿姨介绍的公司试试。”
张小姐平静地回复道:“我这份工作好好的,不打算换。”
这句话一下子触及了她妈妈的敏感神经,“你怎么那么死脑筋,才多大年纪,思想还是这么保守?多跳槽多试试总归是好的!”
张小姐有点沉不住气了:“刘阿姨的公司再好,行业和岗位也不一定适合我!”
“适不适合,试试看就知道了。妈妈也是为你好啊。你怎么就不听话了!”她妈妈继续喋喋不休。
张小姐没有答话,胡乱扒拉了几口饭就躲进了房间。
我问张小姐,你最后有没有去看刘阿姨的公司?
张小姐无奈地回复,必须得去看啊,每天晚上她妈妈都在唠叨,不去都不敢回家了。不过庆幸那家公司招的是一个普通财会职位,要不然她真的会被逼跳槽了。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你不搬出去,自己住。
张小姐叹了一口气:“我也想啊,你知道我是单亲家庭,去年我刚提出这个想法,她就一整天在唠叨,还说不想活了……”
张小姐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不少见,作为父母,为了子女,我们总是想法设法为其着想。
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我们担心孩子摔倒,不让走到大街上,这是理所当然的。因为适度的控制,可以有效保护孩子,引导孩子避开伤害。
孩子逐渐长大时,我们为了不落后于他人,奔前奔后替孩子报兴趣班,报补习班。
甚至出社会后,很多父母还为孩子奔波劳碌,找体面的工作,找合适的对象。
张小姐已经成年,她妈妈对其工作的横加干涉和控制,这种过度的控制美名是“这都是为了你好”,殊不知这种控制行为,实际是摧残子女成长的一把暗刀。
过度操控会让父母一直觉得子女长不大。同样的,子女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肯定、鼓励,会容易变得焦虑、胆怯,甚至对以后的婚姻也是极具威胁性。
张小姐至今三十多岁仍未婚,是我们圈里的“单身贵族”,在很多人眼里,有相貌有事业有房产。然而,她的苦楚只能埋在心底,用她自己的话说,“家里有这样的妈妈,我是不敢嫁啊!”
“为什么我把自己卖给了父母”
有人说,原生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甩不掉,而是不自知。
前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获得大家一致的好评和追棒。因为从这部剧里,很多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其中苏明成一角色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很多人认为苏明成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品。
作为家中的小儿子,苏明成从小就是家中最受宠的孩子,有着古代君王的“特权”: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但凡是他想要的东西,母亲都会想尽一切办法去满足,即便亏待了女儿。
苏明成说参加班级旅游,苏妈毫不犹豫拿出“高额”费用赞成;苏明成工作后,提到费用不够,苏妈立即补贴2000元;苏明成结婚需要买房,苏妈不惜卖掉家里单间房子……
就这样,苏明成一直陪伴在二老身边,理直气壮地接受这“特别的馈赠”。
然而苏母去世后,失去了母亲的“庇护”,苏明成原形毕露,终究成了苏明玉眼中那个一事无成的“啃老族”,成了妻子口中没有断奶的“妈宝男”。
苏明成最终是丢了工作,丢了财产,丢了婚姻,变得一无所有。
金钱是权力的代言。苏母式父母就是把钱作为有力武器,用钱堆砌出自己在子女心目中的高大形象。
这类父母表面看来慷慨大方,实际上是在用金钱来长久地控制子女,最终让子女依附于自己。也许父母会很享受子女的依附,称赞子女的孝顺。殊不知,子女一旦脱离了父母,便会失去了支撑,生活、工作变得一团糟。
宠溺型父母
台湾有一个女艺人叫狄莺,曾经凭着《包青天》在内地红极一时,在当时的年代中,她的名气可以赶上现在的一线明星。
然而狄莺的育儿方式却让不少人惊讶万分。
对于平常父母,一般孩子都是在一岁至两岁的时候断奶。即使是大力倡导母乳喂养的如今,也极少有超过四岁的,但狄莺的儿子却是到12岁才开始选择断奶。
很多父母都知道四岁至六岁是性蕾期,孩子在五岁左右,会意识到男女之间的性差异。所以孩子三岁以后就可以考虑分房睡。然而狄莺宠孩子是出了名,她是在儿子十五岁有生理反应才开始分房睡。
据说在生活中,狄莺更是对儿子言听计从,有求必应。因此,儿子最终犯下了大错,这似乎也不出奇。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很多家庭的经济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为了弥补各方面的缺陷,很多父母恨不得把所有好的都分享给子女,也毫无吝啬地尽可能满足子女的需求。
父母对子女的宠爱应该有个度,不正确的应当告知子女,会造成不好影响的也应当给予严厉教育。对子女的管教更应该给予适当的放手,让他们在生活中锻炼,让他们在现实中成长,以成就他们更美好的未来。
《原生家庭》一书说,有毒的家庭体系,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连环追尾,其恶劣影响,会代代相传。
期待我们都不是“有毒”的父母,也期待我们的子女不是“小公主”和“妈宝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