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天中午,翻看朋友圈时,一则触目惊心的消息跳入我的眼帘:
名校长今晨跳楼自杀!教师的压力究竟有多大?
江西赣州四中校长刘爱平老师6月5日清晨06:40左右在学校跳楼自杀,120在现场宣布抢救无效死亡。事发突然,令人震惊!
刘爱平,赣州四中校长、党委书记,中共党员,江西省特级教师,江西省先进工作者,江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赣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赣南师大硕士生指导老师,赣州市十佳校长,赣州市作协会员。
从教27年,致力于经典治校、阅读推广,努力探索“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教育理念。在新浪网开设“刘爱平教育随笔”博客;在《赣州晚报》开设“教育印象”专栏;在各类教育报刊杂志发表文章近二百篇,已出版《教余读经典》《教亦多术》《教不远人》《教者以正》等5本教育专著。
这样一位成绩斐然的校长,为什么会在学生高考的前两天,选择从他工作学校的高楼纵身一跃,了却自己的生命?
从刘校长自杀之前留下的遗书中,人们得出的结论是:抑郁症。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个名校长抑郁呢?
“巨大的工作压力让我身心俱疲”是他的遗书中触目惊心的13个字!
作为在教育战线奋战了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深深地知道,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不好当,校长更不好当,更何况刘爱平是一个名校长,他所承受的压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那么,这压力到底来自何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来自社会的压力
当前,社会对一所学校的认同和导向标准存在着偏差。社会要求学校培养精英人才,培养社会的栋梁。社会对学校的总体评价是分数和“升学率”,从而使学校一切都围绕着学生的分数转,围绕着“升学率”转。
在“升学率”的背景下,各种行政命令向学校纷至沓来的下达,教师被各种“硬指标”、“强任务”左右着教学。社会对学校的评判标准是,“升学率”高的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对教师的评判标准是,教学成绩好的教师,才是好教师。
刘校长所任职赣州四中,是一所有着96年办学历史的老牌学校,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是全国“百面红旗”学校,享誉赣南大地。受诸多因素制约,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学校开始走“下坡路”,在应试方面每况愈下,直至蜕变成赣州中心城区的一所薄弱学校。
刘校长荣誉加身,著作颇丰,担任赣州四中,他一定想在他的任期内改变学校的现状。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刘校长无法排解精神上的重压与苦闷,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二、来自“择校热”的压力
近些年,家长对学校期望值正在在逐步攀升。择校热”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许多家长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一所不错的学校学习,可谓费尽了周折。
“择校热”给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使学校为了吸引优秀学生,把片面追求升学率当作学校的重点工作,给学生搞题海战术,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这样,为重点学校输入的尖子生就越多,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来择校。
赣州四中是一所薄弱学校,“升学率”上不去,吸引不来优秀学生。如此往复,形成了恶性循环。这是刘校长感到焦虑的主要原因。
三、来自现实与他的教育理念冲突的压力
刘爱平校长致力于经典治校、阅读推广,努力探索“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感染”教育理念。
他身体力行,以自己的实际行为感染学生。从 2010 年 4 月以来,他每天 6 时 40 分到 7 时 40 分都会在校门口大声朗读国学经典,7年来风雨无阻,被称为“晨读校长”。2014年9月开始,长期坚持为学生打扫男厕所,又被称为“厕所校长”。
为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他可谓是呕心沥血,然而,现实与他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使刘爱平校长心理上产生巨大压力。
四、来自学生管理方面的压力
教师对管理学生的尺度很难把握,放任不管,对不起自己的良心;管理过严,就会惹祸上身。
前段日子,河南驻马店一小学老师把学生默写古诗的成绩和照片发到家长群,引发家长不满。家长声称要老师登门道歉,否则告到县教体局。使这位老师感到十分惶恐,主动提出申请辞职。
2017年11月14日,湖南省益阳沅江市第三中学16岁的高三学生罗某杰,在办公室将自己的班主任刺死。
这些事件不由使人深感教书育人工作真的是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危险的境地。
刘校长在刷厕所时,经常碰到借故上厕所而不愿意进教室的问题学生。一些问题学生和校外的社会小混混纠缠在一起,在校内故意寻讯滋事,其中一个学生连续三次砸坏了居民的电动车仪表盘。
刘校长和老师们通过各种途径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转化工作,可是收效甚微。
刘校长博文中写道:“有着近三十年德育工作经历的我,还是第一次碰见如此‘油腻’的孩子,心里不免暗自焦虑起来。”
五、来自“非教育工作”的压力
学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的首要工作当然是教学和对学生的管理,但是现在各种与教学无关的工作与检查太多。
比如“均衡教育”、“继续教育”、“督导评估”、“精准扶贫”等等与教学无关干扰着教师们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也让一线教师们疲于奔命。
“都说要给学生减负,可谁来给学校、教师减减负呢?”一位中学校长曾无奈感叹道。
这位校长说出了刘校长的心声,压在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了,重的让他负担不起就产生了焦虑情绪。
“我爱教育,我爱赣州四中,我爱赣州四中的老师,我爱赣州四中的孩子们,我愿意为全体师生付出全部心血,可日益加重的抑郁症让我痛苦不堪,巨大的工作压力让我身心俱疲,我太累了,我想休息了…...在天堂里我愿意继续做老师。”这是刘爱平校长遗书中的内容,读了不仅使人心酸。
刘爱平校长纵身一跃,这是对应试教育的无声鞭挞?还是对当今教育的绝望?我不敢妄自猜测。
刘爱平校长纵身一跳,抛却了他自己的多少烦恼。可是他的这一跳,给他的亲人、同事、学生留下了无尽的悲伤和惋惜。
齐悦梦想社群第六篇更文
网友评论
这一跳,亲朋好友该多么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