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前:名成八阵图
(文/火神纪)
这是中国大片里拍得最像史诗的一部电影。
阵容很强大丽华;然而,内容却很平直空乏。——火神纪。题记。
《赤壁》(上)。我们是不是应该如此称呼这部电影呢。或者直接称它为《赤壁》前夕。在我看来,这是一部既非演义又非史实的史诗电影,这也许也可算为这部电影的一个成功之处吧。既避开了演义的无稽精彩,也逃开了史实那种直白的无情。
也许,好在《三国》还有许多版本,于是改编《赤壁》也并非全无可改编之处。在演义之前,周瑜并不是那个小气量并且“既生瑜何生亮”的公瑾,而是一个文武全才的周郎。有人惊叹于《赤壁》仅为周瑜作撰而抛开了最大行王道的诸葛亮,那仅仅只是对史实的无知罢了。
为周瑜作撰也并无不可。毕竟,沉寂于历史的公瑾总被作为诸葛亮的陪衬而不受重视。或许,是时候重建公瑾当年,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雄姿英发及其儒将风采了。在这部电影里,周瑜的风头多少盖过了诸葛亮;他人所诟病的这个点在我看来是这部电影最难能可贵的所在了。
当然,说三国不说诸葛无疑是愚蠢的。所以,成为这部电影笑场的那几句颇有点冷幽默的诸葛对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部作为上卷的《赤壁》,与其说是公瑾作撰,倒不如说是诸葛亮名成八阵图;只不过依旧是为了下卷的公瑾传做了底蕴深厚的铺垫。
由这部电影所铺垫的,我所想像中的下卷应该是更大笔墨地描绘周瑜而非诸葛。因为仅就上卷来看,对于诸葛的描绘显然比不上周瑜。金城武版本的诸葛亮更像是一个穿插于整部电影的一个线索而非重墨描写着重塑形的主角,梁朝伟版本的周瑜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主角。
赤壁之战是整个三国时代中的转捩点;之后,天下三分,吴蜀魏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这部上卷所描绘的并非赤壁之战,而是赤壁之战前的夷陵之战,刘备军事集团战败并求救于吴郡孙权,二者结成盟军共同抗击曹操八十万大军来袭,曹操水路佯攻而陆路偷袭,两千兵马试探吴蜀联军虚实的小战斗。
诸葛亮摆下八卦阵尽数绞杀了曹操的两千兵马。看得出来,重现诸葛八卦阵在上卷实为重头戏;奈何,在我看来整个场景之华丽的确足以叫人惊叹,而镜头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对人物的塑造手法都显得单调,乏味得叫人昏昏欲睡。
我承认吴宇森把这部分拍得非常华美,然而拖沓并且不停重复着刘备麾下的几员大将来回不停地拼杀,如果仅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话,那么我想说,其实他们的勇冠三军早在之前的夷陵战败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了。两千人杀得如此费尽气力,而吴宇森又拍得如此细致——我实在有点怀疑,在下卷里——他们是否有能力抵挡住八十万大军的强势来袭;而他又是否有能力驾驭得住火烧八十万曹军的大场面呢。
演员方面,梁朝伟完全展现了他全面的演艺才能。之前的许多文艺片的成功之后,这部电影里他的表现显然再一次证实了他依旧有能力出演动作片角色,虽说稍有吃力。最如鱼得水的也许要数胡军了,他的勇猛版本的常山赵子龙比起刘德华那个深度版本来说丝毫不逊色。张丰毅、张震和金城武的表现也算是可圈可点交足了成绩。
而女角方面,从整个时代背景而言,她们注定了不大可能有太出色的表现,毕竟那是一个战争年代,而且是一个完全男性的时代。相比较而言,赵薇的戏份要比林志玲多,而可拓展的表现也就相对更多,所以赵薇显得要比林志玲更出色就显得不大奇怪了。林志玲在全国各地的首映礼上不停地说“小乔如水”,承认自己的角色如花瓶摆设,多少有点无奈。
这部电影给我们承许了希望。因为单单这两千人马的试探性进攻,它就已经呈现出了如此精诚的态度以及如此繁复的镜头;那么,等到了真正的火烧赤壁之时,它又将通过什么样的镜头来给我们重现那个硝烟滚滚的古战场呢。这是期待之所在。
然而,这部电影同样给我承许了担忧。如上面所说,仅仅两千小股人马的试探性攻击,它就如此费力。那么,火烧八十万的大场景估计会完全超出了这部电影的负载能力。精诚的态度意味着事无巨细的描绘,而繁复的镜头则意味着冗长和乏味。我对下卷最担心的,莫过于吴宇森对于这二者在尺度上的把握。
把一个已成经典并且早已脍炙人口的故事拍成一部电影,是需要勇气的。因为,故事最后的那个结局我们一早已经知晓;故事将如何发展下去的那个过程我们一早也已经知晓;甚至,故事里每一个细节将如何去推动某些支剧情的发展,我们一早也还是知晓。
这样一来,作为一次艺术创作行为而言,其可发展的空间就变得非常狭隘甚至无处伸展了。次之,既成经典而再去翻拍;这本身也基本上否断了自己的这次创作行为可能也成经典的路途。
另外,如何去翻拍同样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思索的问题。完全忠于原著是不可行的,因为那将使其整个创作行为变得毫无意义,像一次徒劳的重复而被人所诟病;完全偏离于原著同样也不可行,因为一个熟悉的故事被彻底地改头换目是大部分人所无法接受的。
因为熟悉而有所期待,因为期待所以失望,因为失望所以责备。每每有大片上映,因为责备而诱发的口水之战虽说看起来挺像是变相的宣传,然而也足以淹没所有那些劳心劳力的创作时间里每一个不眠之夜的艰辛。
然而就算如此,中国电影对于改编经典之风却依旧盛行。纵然可发展的空间并不大,纵然每每似乎吃力不讨好;纵然纵然,所有的那些纵然加在一起却始终敌不过商业运作的王道之途。
也许,在他们看来,所有的劳作仅仅只是有尝服务的付出而非创作;所以,他们永远都乐此不疲。
改编经典唯一的一个好处在于经典的名声在外,因为经典的号召力不容小觑,所以经典的受众也极多。一部改编自经典的作品出来,不管好孬;熟读经典的人们终归会前往瞻观,不管瞻观之后骂骂咧咧或者赞赏有加,瞻观的这个行为本身,已经蕴藏了无穷尽的商机了。
经典,就算曾在许多年前就已成经典,每一次改编依旧可以作为一种非创作性的商业运作中,经典的又一次最大剩余价值的完整榨取。仅此一条,就足以让制作方、投资方以及发行方均皆大欢喜了。
近年来,中国影迷因为每一部大片而引发的口水战此起彼伏;而反观制作方却依旧乐于此道,改编自经典的电影在网络世界的口水战火中层出不穷。这样的奇怪现象在中国电影产业里的客观存在也许已经足以说明所有的一切了。
并不是他们不在意影迷的态度以及观点;而是他们更在意的是一部电影出来,他们是否依旧还能获取数倍于投入的回报。翻拍经典需要勇气并不假,而票房的胜利足以抵消所有的风险加在一起的总和。这就够了。
现如今,当我又站在正上映翻拍自经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一场战役赤壁之战的电影剧院大厅的时候,我作何感想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对这部电影还该葆有多少的期待值呢。
就制作方和发行方在这部电影公映之前的大手笔宣传而言,这部电影是不可能会差到哪里去的。而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是,它又将好到哪儿去呢。
因为,翻拍一部经典,其实也并不太难。在制作班底、演员阵容以及投资手笔上做文章;当制作班底足够华丽,当演员阵容足够吸引眼球,当资金投入足够强大,所有的这一切就足以把这部电影打造成吸取票房的巨大战舰。又及,在广告宣传方面再多砸些钱;所投入的资金以及最后的获利绝对是成正比增长的。
而在电影的内容而言,拍这样的一部电影切忌的是大刀阔斧的改造以及一成不变地翻抄,取中庸之道方才是正途。这是历史以及经验告诉我们的——没有人喜欢看一个已经熟知却面目全非或者已经老掉牙的故事。
所以,在《赤壁》上映之前,它那华丽的票房成绩以及关于《赤壁》热的争论,这一切均是可以一早预见的。并不是因为我们所能预见到这部电影的优劣,而是因为这部电影所受到空前的关注度。
就商业运作而言,这部电影注定了绝对的成功。史诗式的制作让它有了一个较长的篇幅,与其除头去尾的剪辑,不如放任自我的疯狂而将其一分为二成了上下两卷;一部电影多个档期的成功在《魔戒》的实践里完成了试验性阶段的完美尝试,并且决定了它在市场占有额的霸权份量。
10个名字长长的编剧名单给了我们对于剧情无穷无尽的遐想,纵然把陈寿的《三国志》除名显然有点不够厚道;横跨三岸四地的全明星演员阵容足以吸引全亚洲娱乐媒体的眼球进而吸引所有影迷的眼球;吴宇森的回归+叶锦添的组合多少也能勾起我们对黄金时代的那些美好回忆……
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跟商业运作联系到一起的。而就目前的票房成绩而言,单单内地就实现了首映2700万四天破亿,几乎是无一片出其右了。
功盖三分国,诸葛亮名成八阵图。所有的人都还很年轻。在某个时代,只要孔武有力,他们都能去建功立业如同赵云;只要有足够的智谋,他们也都能去建功立业如一时瑜亮。
这部《赤壁》,改个名字,它可以成为一部独立的电影。而作为《赤壁》上卷,它却多少显得有些疲软。既不完全的失望,也不足以让人完全折服。期待下卷,期待真正的大火焚烧;其实,期待与否并不由得我们自己。到时候,我们依旧会在第一时间走进剧院,去看那大火漫过无数的战舰时滚滚的浓烟。因为三国这个时代,因为赤壁足以怀古,因为英雄情结的幻想以及所有狂妄的想象。
2008-07-17;戊子年己未六月戊午十五清晨5:19完稿。
附注:电影资料扩展链接。
■片名:《赤壁》
■译名:《Red Cliff》
■导演:吴宇森(John Woo)
■编剧:罗贯中、邹静之、兰小龙、Qian Wang、王蕙玲、芦苇、陈汗、Cheng Kuo、Heyu Sheng、吴宇森
■主演:梁朝伟(Tony Leung)、金城武(Takeshi Kaneshiro)、张震(Zhen Zhang)、张丰毅(Fengyi Zhang)、林志玲(Chiling Lin、赵薇(Vicki Zhao)
■类型:战争、历史
■出品地区:中国、香港
■对白语言:汉语普通话
■制作公司:中国电影集团公司
■发行公司:Avex Entertainment
■首映日期:2008年7月10日(中国)---
扩展阅读链接:《赤壁》后:功盖三分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