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读简书作者一文,题为巜我辜负了老王的微信》(题目系重新虚构,避免对号入座)。文章叙述通畅,结构精奇:一对老夫少妻生活,本平淡无奇。却从老王外出打工开始,文章设下种种埋伏。最后女主她终于红杏出墙外。文末,受老王加微信重托的邻居,为怕引发事端,忍耐住没有将故事透露给老王。一段本可能受世人鞭挞的婚外情,被好心的作者隐藏起来。
读罢简书文章,本欲习惯点赞。但对这个赞不好点下去。
文章的确文釆斐然,引人入胜情节的坑甚多。如放开想象,可以事关性命(所以不告诉老五),事关暗哨(邻居微信预设),事关明哨(接送孩子老人),事关道德(夜半欹异"歌"声),事关教育(被忽略的孩子),事关影射(隔壁老王反绿),事关窥视("我"半夜偷听)。。。。。。
这些坑均突破了人与人交往底线,屡屡破了边界。但文章高明之处,在于不一一点明,让你去思考。
不赞也在此处。正如巜聊斋》所以成为名著,是因为它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原文既然立意去"叫板"当今之不良风气,却又退缩不前。甚至不惜以第一人称写出男女主出轨性事,以夺人眼球。几乎辱没了简书作者洁净之文风。不如更进一步。正如精彩评论里,择一结局写出出轨者即将负出的道德和法律代价。一如一些明星出轨旧闻中,网友们总结出,损伤的是婚姻双方,侵害的是孩子权益。或许这更能让人拍案惊奇,成为一篇醒世奇文。
是为评!言不及义,欢迎拍砖。

网友评论
德才二字,既是选人标准,又何尝不是选文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要仅仅放在"24字"里去思考。她的核心仍在一个"人"字。正如毛泽东所主张,文艺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文艺始终要服务人民,人民是高于一切的。
你们的读者,眼睛也是雪亮的。
文如其人。文章是要启迪人心,不光是夺人眼球。一些人以为可以糊弄住他们吗?以为用猎奇手法弘扬一些负能量,就可以引人入胜吗?但恰恰相反,历史会淘汰,时间能证明。现在尚能留在人们浏览记忆里的精萃,哪一篇是这一类糟粕?
所以,只要大家稍加调整思路,你们会写出更加好读、更加灿烂如花的美文,也将把简书打👍造成更美的、更好的、写作者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