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是宋朝文学家苏东坡写的,当时的他被贬到了黄州,他的作词正值高峰时期,可以说是一首即事抒情之作。
夜里在东坡饮酒,醒了又饮,饮了又醉,归来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站在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长恨身在朝廷,但是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掉追求功名?夜深人静,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这首词的上阕是在叙事,写了酒醉之后回到了家里,由于家童已睡熟,无人开门,所以只能听江声了。酒后,站在长江边,很容易触发联想。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经过几次挫折,受尽冤屈,他虽然满腹才华,却落得被贬的下场,所以他就一直想乘坐小船归隐江湖。
苏轼说:“敲门都不应”,那么一般人会怎么样呢?我觉得我们一般人都会非常的着急,并且还会非常的后悔,想着为什么自己没有带钥匙呢?然后就会不停的拍门,大喊大叫,让房间里的人快点起床给我们开门。但是苏轼并没有像我们一样去打扰房间里的人睡觉,而是去倚仗听江声。
他在最后一句写到:“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而他这个时候想要表达的就是他一直想要归隐,但是我所了解到的他在后来并没有归隐,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曾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也与!”李白曾说:“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杜甫曾说:“未试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蓝田山。”陶渊明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在这四句话中,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归隐,但是如果要把这四句话分为两类的话,我觉得前三句是一类,最后一句是一类,因为孔子、李白和杜甫他们虽然说他们自己要归隐,但是,他们后来也没有归隐,而陶渊却是实实在在的说话算话,他最后还是归隐了。并且,前三句是因为道不行,心中才产生了归隐的想法,毕竟如果他们三个人过眼的话,就不是儒家了,而最后一句是“纯归隐”。
对于儒家的孔子而言,在平时的的荣誉、名誉、荣华富贵,在世俗上,我们可以积极争取的东西对于真正的儒家而言可以舍掉,但是他的仁心,他的内心的精神不可以舍弃,因为他要仁心外推,要成人成事成就美好的世界,他们真正儒家的每个人的志向、每个人的理想是不可以舍弃的。但是对于陶渊明来讲,这些事可以舍弃的,这些事情对于他而言是无所谓的,毕竟他是道家而不是真正的儒家。
这就是为什么苏东坡一直说他要归隐,但是他却没有做出行动的原因,就是因为他自认为自己是一位儒家者,自己并不是到家的人,到家的人主要主张的就是归隐,而儒家的人主要就是去出仕,既然他认为自己是一位儒者,那么他肯定是去出仕了,但是他出仕也是可以舍去那些荣华富贵的,虽然他可以舍去那些,那他也不可以舍去自己心里永存的志向,更不能舍去自己的仁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