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告诉政府:如果印度想要成为一个超级大国,首先需要的就是厕所,或许我们的女性将最终改变这种局面。”帕塔卡(苏拉布国际创始人)如是说。
影片《厕所英雄》表现的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性为自己的妻子建厕所,与传统糟粕做斗争的故事,是文化与文明的善恶的正面交锋,是沉睡的正义被唤醒,并以沉痛的代价寻找正义家园的长途跋涉,是一趟重建女性尊严的艰苦旅程。发挥了印度以往新电影的本色,毫不含糊地点出印度的如厕和女权问题。
一、有文化就有文明?
那造英雄的厕所久居一种文化之中会习焉不察,如久入鲍鱼之肆而不闻其臭。文化像是一堵厚重的墙,难以逾越,且容易使人盲目跟从。在印度偏远村子里,即使政府极力倡导依然是户外解手,而这是源自古老的传统(家是敬神的地方,而在家建设厕所是对神明的不敬)。电影设计的男主角是来自偏远的村庄,女主角是来自受过高等教育的背景。两类人的交集,激发了矛盾与冲突。
电影里,库玛尔饰演的的凯沙夫这一人物形象极好的阐释了导演想要表达的这种矛盾的激烈。虽然他生活在偏远山庄,却尊重女性,鼓励自己的妹妹勇敢的追求自己的爱情。在影片中,从贾耶嫁给凯沙夫再到凯沙夫为爱妻奋起抗争,为全村的女性争取到“厕所”权利。我相信“户外解手”这个传统将会世代传递下去。
这部影片也有戏虐的成分。电影进入下半场有一幕是凯沙夫去拜见负责厕所计划的官员,本来是来控告他贪污款项的罪名,反而被告知:钱并未被贪污,而是根本花不出去。官员说:政府制定了厕所计划,你们自己却拒绝了。比如,公厕的用地被随意占用;给家里安装了下水道管线,你们却关闭了。
二、妇女才是自己的英雄
那造英雄的厕所《厕所英雄》的另一种现实基调便是女权的觉醒。在真实的世界里,妇女才是英雄,她们发挥着更重要的角色,而不仅是电影中的旁观角色。《厕所英雄》中除了女主角,大多数人是麻木且保守的,一直到最后才觉醒。然而万幸的是现实妇女还是会为自己的权利抗争。电影的女主角贾耶在现实中的原型安妮塔·纳利(Mrs. Anita Narre)。当她刚刚嫁过去时,安妮塔发现丈夫家里没有厕所。于是她在婚后的第四天就回到娘家。虽然她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而且她回到娘家面对的是极大的压力,但是她依然勇敢的追求属于自己的权利。当印度卫生慈善机构“苏拉布国际”获悉她的事情后,便决定为她的新家建一个厕所。
影片的人物角色设定调整将生活中现实与美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爱情的坚韧与渺小,这一切在厕所在村庄中建起的过程中逐渐丰盈,重新筑起女性尊严的乌托邦大厦。 导演用一条矛盾主线,昭示了人性中的种种侧面,从文明中心走向文化边缘,又从文化边缘回到了文明现实,一次抗争与建立实际上是新旧交替的整个过程。在希冀美好的信仰文化中不应该仅仅关注的遵从文化本身,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的现实文明,尊重每个人的权利。
后记
可能看到这里,很多人还是难以相信建厕所竟然如此之难。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是诧异的。然而在川藏骑行过程中,目睹部分落后的村庄没有厕所,人们依然是在户外解手。在《激荡三十年》中也写着海尔的管理便是从禁止随地大小便开始。在张瑞敏上任之初定下了13条规章制度,而其中有一条就是不准在车间里随地大小便。可想而知当时都是什么素质。可就这还不是马上就有用。大便的没有,小便的还是挺多。所以,一户一厕在中国也是近些年的事情。
拍摄于拉萨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