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个月前,我在简书写了一篇文章《你以为的的学习,实际上只是在追求学习的获得感》,其中的主要观点是:很多人基本上是在盲目地为了学习而学习,更多是为了一种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他们和别人赛阅读量,总会自豪地说我今年或者这个月读了多少本书;
他们忙于各种线上培训课程,将空余时间塞得慢慢的;
他们不放过任何一分钟,哪怕通勤和上厕所的时间也会用来学习,比如听喜马拉雅和得到的音频;
……
于是,他们因为忙着学习,就再也没有时间去用了,甚至都没有时间思考怎么去用!
-2-
一个星期以前,一位读者看到这篇文章认真地点了个赞,然后再留言中谈到:文中的内容说出了我目前的状况,那么我到底应该如何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呢?
不仅如此,他还给我发了私信,再次问到同样的问题,学到的东西到底应该怎么用?由此可见,他对这个问题是多么的上心啊。
毫无疑问,我们今天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量的信息涌来让我们应接不暇。
“吾生也有涯也,而知无涯。”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知识和学习中是一件勇敢的事情,也是一件没有止境的事情,因此我们常常会听到类似于“终身学习”这样的高级词汇。
唯一让人感到尴尬的是——我的确学了很多东西或许我看起来学了很多东西,可是这些东西都被我学“死”了,不知道该怎么用?
-3-
我想到了一个古老的故事:
曾经有一个人自小离家,在外面拜师学艺,十几年后少年已经长大成人,学得了一身好本领回到家乡,有人问他学的是什么本事呢?于是他给大家现场做了一次表演,围观的人都拍手称好,进一步了解,原来他学的是“屠龙术”,可是有一个非常尴尬的问题,龙本身只是一个传说,现实生活中哪里有龙呢?
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到一些活血曾经我们都共同忽视的重要问题。
1、自己学的是什么?
学习就好像吃东西一样,我们所面对的有面包和牛肉,也有草料和木屑,我想长得又胖又壮的人吃的不应该是草料和木屑。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的学习仅仅是收集和消化一些草料和木屑,这个过程是辛苦而且疲惫的,同时还会面临着营养不良的问题。
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有多少人能够仔细地辨别我们所接触的信息和知识呢?还是不假思索,饥不择食,胡吃海塞一通。
概括来说,时代对我们有着一个更新的学习要求:学习已经不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学的是什么!
2、为什么要学这个东西?
在学校中的学习,我们都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目标,虽然说不上台面,却非常实在——那就是为了通过考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旦你毕业之后,情况和环境也就发生了改变,检验你的学习的不再是一份考卷,而是你学了之后能否对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有所改善。
因此,需要认真思考,反复求索这样的问题——为什么?
不知道为什么,就没有充足的动机和理由,一方面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动力不足而敷衍学习,看似很努力,其实是在浪费时间;另一方面,哪怕你学好了,你依旧不知道如何去用,用在什么地方。
时间一长,就会暗自感叹:“我学了那么多,可是依旧过不好这一生!”
3、有哪些具体的需求和应用场景?
很多人决定去学,只是随大流,或者是想当然地认为有用。
如果我们进一步追问:具体有什么用?会用在什么地方?用了之后会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对这样的问题的回答就充分反映了学习者的段位:低段位的只看到眼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高段位的则想的更加全面、细致和具体。
想清楚上面三个问题再来学习,远比学完之后再来问怎么用?有什么用?更加重要和关键。
-4-
接下来就需要具体讲讲怎么来用了?
在成甲的《好好学习》这一本书中提到一个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观点:我们读的书不一定是知识,只有改变我们生活的信息才是知识。
因此,只有可以地去利用所学内容改变我们的生活,才算是学以致用,反过来说,看完一本书或者学完一个东西,对自己而言就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说明你可能是个假的学习者。
下面是一份进阶清单:
第一阶段:掌握和巩固
1、用最简单的语句概括自己所学的内容;
2、把所学的内容呈现出来:写文章,录音频/视频……
3、讲给别人听,确保别人能听懂
第二阶段:制定运用方案
1、罗列所学知识内容和要点,分析其应用场景和可以解决的问题;
2、和自己生活结合起来,对应我在工作/家庭/生活会遇到的问题?
3、理清思路,完善计划,制定表格。(做一份表格)
第三阶段:反思总结升华
1、运用的效果和结果如何,对我的升华产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2、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有些什么内容是在我的意料之外的?
3、这个知识和技能是否真的有用还是误人子弟,舍弃糟粕,留存精华,和已有的其他知识产生连接。
SO,学了的知识到底怎么用呢?
如果你还没有更好的主意和想法,不妨就先按我说的做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