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晾干鱼
女儿小优最近学会了一个叫“晾干鱼”的纸牌游戏,就是把纸牌一张接一张地往桌子上摆,如果自己刚摆上的跟之前摆上的凑成了一对,那这两张牌之间的所有牌就都归自己所有了。
昨天吃过晚饭,小优就拉着姥姥在桌子上玩。姥姥看她那么心盛,就一直让着她,一会儿就把手中的牌全“输光了”。这下小优可高兴了,趾高气昂地在屋里走来走去。
估计是想展示一下自己精湛的牌技,小优拿着牌跑到书房找爸爸玩去了。可是优爸这种理工直男,向来不喜欢迎合孩子的虚荣心。没过多大会儿,小优空着手、噘着嘴从书房出来了,一屁股坐在沙发上,也不说话,眼看就要哭了。不用问,肯定是输了呗。
这时候,优爸还不忘在书房里“挑事儿”:“哎呦呦,大家都赶紧看看小优的表情!输不起就不要找人家玩呀,我不喜欢跟输不起的小孩玩。”
其实当小优噘着嘴出来的时候,我本来想对优爸说:“孩子还小,干嘛不让着她点。”但是转念一想,还是感觉优爸做得对。
于是我跟姥姥你一句我一句地安慰道:“小优,这就是个游戏而已,不能当真。”
“玩游戏肯定有输赢呀,难道爸爸输了也要呜呜哭吗?”
“输得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你想想,你不想输,但是别人也不想输呀,是不是?”
“拿得起放得下的孩子,大家才愿意跟她玩!”……
一番劝慰,小优终于又露出了笑脸:“妈妈,我输得起!”然后,她就又拿着牌跑到爸爸那里“找虐”去了。
2.很想赢,但又输不起
有的孩子在玩游戏时,赢了比谁都高兴,可一旦输了就会大发脾气,不但抵赖不认输,还会破坏别人的玩具;
有的孩子才一年级,就非常看重看重自己的分数,考不好就哭,甚至不吃饭;
有的孩子画画没画好,就气得把整幅画都撕掉,再也不愿意画了……
有家长认为这叫“要强”,说明孩子有很强的上进心,将来肯定有出息;而有的家长认为,这其实就是“输不起”,这样的孩子耐挫折能力太差,将来经受不住风雨。
要强,在家长们眼里是个值得炫耀的好品质。确实,要强的孩子有很强的荣辱心和上进心,在学习和今后的工作中有着很强的动力。但是,如果因要强而变得“患得患失”,只想赢而无法接受输,甚至对别人的成功抱有深深的嫉妒和敌意,这就成了“输不起”了。
想赢,是成功者的特质;而输不起,则是失败者的通病。
3.输不起的不良影响
(1). 输不起的孩子,脾气往往比较差。一旦自己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就会抵赖、哭闹、撒泼。如果耍赖的手段得逞,下次则会故技重施;如果耍赖手段没得逞,则会满怀嫉妒、敌意,甚至故意破坏别人的成果。比如踢倒别人搭的积木,破坏别人的玩具。
这样一来,孩子的人缘也会变差,毕竟小朋友们都不愿意跟一个爱耍赖的孩子玩。
(2). 输不起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很多孩子之所以不想输,往往是迫于父母过多的期望和压力。这样的孩子每次失败后,都会陷入深深的自责中,时间一长必定会出现心理问题。特别在高中阶段,问题尤为突出,很多高中生甚至不堪压力选择轻生。
(3). 输不起的孩子,人格、品行会受到不良影响。如果太过于看重输赢,孩子的价值观就会出现扭曲,就会为了赢而不择手段。
4.是什么导致了孩子输不起?
(1).不想输,是人的天性,因为胜者才能享受更多的东西。玩游戏总是赢,就能在小伙伴中间树立威望;考试总是第一,就能收获父母的赞扬和同学的崇拜。
每个人总是既有强项又有弱项,做拿手的事情肯定赢得多,做不拿手的事情肯定赢得少。但是,年龄尚小的孩子还没办法分清自己的强项、弱项,只想着事事都比别人好,所以一旦在游戏、学习上不如小伙伴时,就无法接受。“他长得那么矮,凭什么比我跑得快?”
(2).家长的心理暗示。孩子最初关于“输”“赢”的观念,几乎都来自于家长。
有的家长很喜欢把自己孩子跟别人家孩子作对比,“人家又考了前10名,看看你,一天到晚不着家,跟小疯子似得”。这给孩子的心理暗示就是:“只有比别人强,压制住别人,自己才能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认可。”
有的家长滥用“赏识”教育,只要孩子表现稍好,就竖起大拇指:“儿子真棒!太聪明了!”结果,一味的夸赞让孩子沉浸于“我最棒”的思想中,无法接受失败带来的心里反差。
有的家长总是把工作中的不良“输赢观”带给孩子。“我都半年没涨工资了,这个女人才来俩月就涨了,凭什么?肯定是跟老板有一腿……”这样的抱怨带给孩子的影响,往往更深、更不易察觉。
5.如何让孩子正视输赢?
(1).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在陪小孩子玩耍、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因爱孩子而一味地迁就、一味地让孩子赢,一定要适时让孩子感受一下输的滋味。当孩子因输而郁闷得时候,趁机引导孩子:成长的路上本来就是输、赢参半的,现在输的只是游戏而已,将来还会遇到更大的挑战,更需要你内心坚强起来。
另外,即便孩子因输而耍赖,也不要向孩子妥协,不妨借此告诉孩子:游戏规则就是这样,输了就是输了,敢于认输一点也不丢人,输了之后仍然坚持的孩子,才是最坚强、勇敢的。
(2).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因为不想输而发脾气,本身就是自私的体现。所以当孩子表现出“输不起”的迹象时,应该先认可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引导孩子体会别人的感受:“你这次输了,很不高兴是不是?如果全是你赢,别的小朋友老是输,那他们会不会高兴呢?你觉得光你一个人高兴好,还是大家轮流高兴好呀?”
(3).最重要的:家长摆正自己的“输赢观”,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一方面,家长们尽量不要把工作中的情绪带回家,如果您自己都经常因工作失利而垂头丧气、闷闷不乐,那孩子面对失败时怎么坚强、乐观得起来?
另一方面,适当调节孩子的学习压力,最好不要动不动就提什么“回报父母”“家庭责任”“家庭重担”“出人头地”,表面上看是激励孩子,其实,这样的压力其实更难以承受。很多精神崩溃甚至轻生的孩子,几乎都有共同特点:听话,有家庭责任心,想着将来要回报父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