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有没有过追一个作者的作品,她的文字让你心生欢喜,产生像追星那样的热情?我是有的,并且在我的追书名单上,李雪这个名字是后来居上又余音绕梁的一位。
第一次看到李雪的文字约摸是在三四年前,那时的我正处于产后抑郁和育儿焦虑的痛苦中不能自拔。相信每一个经历过这一阶段的妈妈们能看懂我在说什么,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被紧张烦躁以及失望茫然的负面情绪裹挟着彷佛世界末日,看到怀中的小宝贝有时会莫名流泪,身边的人似乎爱莫能助,就连母亲都不能理解我的这种坏情绪是怎么来的,以及如何安抚。
解救我的,正是李雪。有时候想想,我真的太幸运了。在情绪千钧一发的阶段,有一个天使及时出现,透过温柔理性的文字坚定的拥抱我,别害怕,这是正常的,会过去的,以及你依然很棒。毫不夸张,我难以形容当时看完那本书以后的如释重负,对于一个濒临崩溃的新手妈妈来说,李雪的书立刻被我安利在了朋友圈。后来有不止一位朋友私信我,说她们也读了,非常感动并且感谢我的推荐。无一例外,她们也都是年轻的妈妈们。
![](https://img.haomeiwen.com/i3694499/e3df9bb8ddf9c0c0.jpg)
①我是单身,看这本书是不是早了?
单身未婚,男性,没有孩子,甚至还没有恋爱经历,但是你有自己的原生家庭和家人吧?你的亲戚朋友和你接触到的人当中有家庭吧?今后的你也许会拥有自己的小家庭或者大家庭吧?这是一本讨论家庭内每个人感受和平衡的书,就像它的英文翻译《The Inner Feelings of Home》,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每一个人都笼罩在这些关系的投影下,挣脱不开也无法回避。
你会看见李雪毫不留情的剖析自己的家庭,特别是对于自己的妈妈,李雪老师大胆而真实的还原了一个不够好,甚至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母亲的日常形象和相处模式。冷暴力,歇斯底里,阴阳怪气,人格障碍,道德绑架,故意激怒对方……透过一个个细节看到一个失败的母亲对一个家庭,特别是她的孩子来说造成了怎样的创伤,以及孩子需要如何做才能在漫长的光阴里一点一点消弭那些别人没有的阴影和压抑。
有时候看着看着,你会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这些可怕场景的蛛丝马迹。你把这本书理解为一种纪实文学也可以,那些日常生活里的争吵和血淋淋的伤害就发生在每个人起居生活的家里,糟糕的体验或许下一秒就在沙发旁餐桌上或者睡觉前突如其来的爆发。描写过于逼真可能会引起不适,但如果稍不注意,这些施暴者和被害者都有可能是我们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3694499/7edbcb3fa3c94385.jpg)
所以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跟婚否性别无关,只要存在于一段或者各种人际关系中,你一定会感同身受,所以请时刻保持觉知。
②这本书会教会我日常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吗?
不会。
如果你需要找一本类似于《1000个快速提升情商的小窍门》或者《好好讲话的500个模板》,那你就去看那些书好了。其实你自己也心知肚明,想要营造并保持良好的家庭氛围,不可能一蹴而就。静水流深,水滴石穿,每一个表情和动作背后都隐藏着深层次的心理推动力,捕捉并且分析这些转瞬即逝的细微感受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爱与自由”是李雪一以贯之的家庭教育理念,在关系中,也体现在界限感上。同时,“爱与自由”也是维持家庭能量平衡的两个基本原则,也就是以爱连接对方,用自由发展彼此。家庭生活中的场景如此之多,人的情绪变化如此之纷繁复杂,小到吃饭穿衣,大到人生抉择,根本不可能出现一套适用所有场景下的万能应对宝典。唯一的办法就是牢记一些重要的准则和底线,并在此基础上灵活发挥,比如爱,比如自由。
我个人相当认同李雪老师关于“爱与自由”的诠释,所谓爱就是,我们在面对亲人、面对孩子说话之前,可以先缓一缓,觉察一下自己的心,是在爱的位置,还是分裂的位置?话说出口,会让关系更亲近,还是更疏远?所谓自由就是,无论对孩子还是自己,“守住界限”都是重要的觉知方向—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也只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③作为一本心理学书籍会不会很难懂?
封面上有一个小小的穿着蓝色连体衣的小孩从后面用手拉着一个成年人的衣角,那个成年人坐在一张滑板上,侧着一半的身体没有回头,短发,貌似是男性。这是一幅让人浮想联翩的封面,这个男人是谁,是孩子的父亲还是哥哥?他为什么要坐在滑板上?这两人的状态是什么?孩子是在跟他愉快的玩耍还是正在发脾气的拽他的衣服?不同的人看到这个可爱的封面会有不同的解读,但无疑,浮现在大家脑中的会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和片段。
同样,尽管里面也出现了一些心理学术语以及心理学家的名字,但是李雪仍然神奇的保持了这本书的风貌—简单有趣。全书分为六章,由一个个小故事穿插构成,完全不用担心看不懂,因为那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传奇故事,就是些家庭生活里随处可见的剪影,并且很多都是李雪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家庭琐事,阅读的体验就像你在跟李雪面对面的聊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李雪是勇敢的,勇敢面对自己母亲的问题,勇敢面对自己各种不良的情绪,勇敢摸索着通往爱与自由的道路。就像心理学家张德芬老师说的那样:“李雪是敢向自己开刀的人,她淋漓透彻的文字来源于十余年间不间断的自我剖析,亲身体验过痛,所以有深情。”
书的封面上还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想爱你而不用抓住你,
欣赏你而不须批判你,
参与你而不会伤害到你,
邀请你时不必强求,
离开时也无须言疚,
批评你但并非责备你,
帮助你而没有半点看低,
如此,你我的相会,
就是真诚并能彼此润泽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3694499/213806242030f82e.jpg)
如果家庭是一间公司,我希望是有限责任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一样,有限责任家庭模式在规避家庭内诸多风险的同时可以实现个体成员的利益最大化。《有限责任家庭》的意思也许就是,爱,激情,责任,种种这些可以让人们团结在一起的东西在家庭中都不应当是毫无节制的,好东西的滥用会带来坏的结果,自由=边界,有限责任=无限活力。
我们在怎样的家庭里长大,就很可能会成为怎样的人,家庭是每个人生命中最初也最重要的记忆。《有限责任家庭》带来爱与自由,为了治愈自我,也为了保护自己所爱的人,这就是我们必须保持觉知、自我负责的原因所在。感谢李雪老师,曾经治愈过我和我身边的朋友,也衷心希望她的故事能帮到更多困境中的人们。每一个绝望的夜晚,希望你能抬头看到星光:心上的黑洞并不可怕,生命须有缝隙,光才能照的进来。
网友评论